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

ID:43896729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6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_第1页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_第2页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_第3页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_第4页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教育内部不公平现象解析及对策教育是社会的子系统,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理解教育公平,应包括教育的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两个方血。外部公平也叫宏观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平等、代际转换机遇均衡等。内部公平也叫微观公平,包括课程设置公平、评价公平、教学组织公平等。但一谈到教育公平,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教育的外部公平,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批评也主耍集中在教育的外部不公平。而对教育的内部不公平现象却视而不见。实际上,教育的外部公平是通过教育的内部公平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教育

2、内部公平的实现比外部公平要难得多,它是比外部公平更高一级的0标。因此,关注教育内部不公平、改革教育内部的不公平现象,对于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在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耍的意义。一、教育内部几大不公平现象解析1课程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制约,并潜在地决定着教育控制在谁手里、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根本性的问题。纳入课程的知识一开始就是由社会形成的,一般认为理所当然的所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等,都是复朵的政治产物,是社会权利分配形成的。占统治地位的学

3、术课程是rti统治阶级所筛选确定的,起着“规范”学生的作用。学术课程倾向丁•与统治阶级的工作生活相联系,而与老百姓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那种知识相分离。由于不同阶级的人在各自家庭中所接受的文化资本的不同,统治阶级的家庭的儿童(在入学之前就经常接触文字文化,并对美术与音乐世界有频繁的亲身体验)一般比被统治阶级家庭的儿童更容易接受学术课程、学业成绩会更好、获得高学历的机会也更多。可见,霸权课程(学术课程)的等级特征导致了学生学业成功与失败的阶级分离,并在一定程度上复制了原有的社会等级分层。2作业大多数学校,实施标准化的作业一一评价模式

4、,并通过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建立了不平等。学生通常被布置完成同样的任务,教师按照同样的标准对学生做公开的评价,学生形成有关自己能力的观念,教师自然地把学生按照成绩这一单一的尺度排列起來。这种标准化的作业鼓励了社会比较过程,强调打分和划分等级具有同样的效果一一都给了学生确定其在学业能力与成绩方面地位的客观依据。这种社会比较过程的结果就是给班上每位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一致同意的“聪明程度”量表上排出相对“聪明”的次序,并且暗示了一种单一的能力尺度。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能力”的观念也变成了一维的。另外,这种单一的能力维度往往对统治阶级的子

5、女有利。如英国与法国在教育中评定成绩的方法,曾很重视论述式的考试和口述式测验。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语法,标准的发音、优美的语汇等主要与言语表现有关的出身阶级的文化在成绩评定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结果,使得学校内的成功的机会由学纶所属的阶级阶层文化所左右,也就是说,由学生出身于何种家庭所左右。3教师的期望教师根据学牛学习成绩、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对不同的学生产牛不同的期望。这些不同的期望将直接导致教育资源在学生身上的不平等分配。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关于教师期望的经典实验表明,教师期望会对学牛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

6、牛的不同期望影响教师对学牛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1973年罗森塔尔进一步提出了“四要素”说,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会导致教师对不同学生行为的不同态度,这些不同表现在气氛(主要是心理气氛)、反馈(教师对学&的评价)、输入(教师给学牛行为机会的性质,如学习材料的难度、学习要求等)、输出(教师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等四个方面。如果教师认为有些学生就是智商高、聪明,那么就会对他们抱有高期望,给他们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给Y

7、他们更多的积极的评价、更高的学习要求、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从这些积极的信息中感受到希望和信任的暗示,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归因,从而获得极大的发展动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相反,教师认为另一些学生智商低、愚笨,那么就会对他们抱消极期望或低效期望,给予他们的更多是消极评价、较低的学习要求、较少的学习资料和较少的冋答问题的机会。这些消极行为给予学生的是前途无望的暗示,极易引起学生消极自我期望而口暴口弃,造成其发展的缓慢或停滞不前。从这个意义上讲,出现差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消极期望的结果。4按分数高低进行的分

8、班教育中的“能力主义”依据能力或成绩将儿童序列化,等级化,并把学生按成绩划分到不同的班级o对于处于不同班级的学生來说,不仅意味着所配备的师资、教学设备等不同,而且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的要求等也有很大的不同。教育社会学家已经证明,与混合编班背景下的同等学生相比,在低能力班的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