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

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

ID:43901131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6

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_第1页
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_第2页
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开展综合实践课的有效策略一、综合实践课的题中之意综合实践课,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综合实践课程中体现岀的应变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正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必备的。当然,培养效果的达成主要建立在课程目标的有效完成的基础上。一般而言,课堂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高效,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学习效率,即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收获,包括其习得、内化的知识概念、程序公式等;二是学习心理,即学生是否在轻松、愉悦的心理条件下获得学习体验,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三是学习转化,即学

2、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提炼、转化及应用的程度和效果。有效的综合实践课应涵盖这些要素。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综合实践课的主旨所在,因此这门课程除了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外,还需耍为学生创设真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挑战中,以自己直接或间接经验为基础,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二、综合实践课的实践困境目前,随着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实际操作的低效困境愈发凸显。由于课程深度的挖掘不够,学生往往只是参与活动,距离“主动地建构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形成并培养善于思考和主动探究的素养和精神”这样的课程内涵还有很大距离。在一些学校111,综合实践课

3、成了活动课、休闲课,实践知识的应用也存在机械的模仿倾向。1由于教师过于注重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过于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导致综合实践课成了学生眼里的活动课乃至休闲课。在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自身往往对重点把握不准,涉及较为复杂的知识点时就避重就轻和敷衍了事。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课外实践时,有时鉴于课时和任务完成度的压力,往往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综合实践课的实效打了折扣。2由于实践课程的评价机制尚未完善,教师往往出于鼓励的心态给予较高的评价,导致学生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的误区。而且由于师资

4、力量有限,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兼顾,“营养不良”和“消化不了”的现象也很常见,阻碍了实践课应有效果的实现。3实践课程设置的不良结构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当前综合实践课的管理仍是“粗放式”的,教师关注的更多是固定结果的完成,而非学生个体智力、体力的发展。因此,所谓实践课往往是理论课的衍生,也存在生搬硬套的机械灌输现象。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生活式讲解、剖析及深层次引导还很I贵乏。三、有效综合实践课教学策路的探索综合实践课程要想保持有效性的贯彻,需要在规范引导、常态实施、标准考核的框架下,在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全方位、深层次地挖掘课程资源。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5、,转变备课方式,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发挥。1创设高质量问题情境。在综合实践课教学屮,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讲座、沙龙以及小型的讨论来进行学科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从日常教学中自然引申实践课程,让综合实践的概念对学生而言不是单独的课程或能力。另外,兴趣小组、知识竞赛的开展,也是综合实践能力拓展的途径。2发挥团体作用,运用分组合作。灵活的分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也能在实质上促使学生更优质地完成任务。在综合实践课屮,尤其涉及社区服务等项目时,小组的正确分配,能够让学生学会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而且组内监督和组员的反馈,也能帮助学生克

6、服漫不经心的懈怠心理。这样一来可以降低任务带给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荷,二来可以利用青少年不服输的好胜心理来提升实践效果。当然,要保证分组教学方式在综合实践课堂上长久发挥实效,需要教师注重组员的合理分配及小组领导人的挑选。3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提升实践层次。课程考核体系往往是制约一门课程的瓶颈,所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不应是教育者的口号,而应是渗透进课程耍求的指标。其中,综合实践课中劳动技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为一般的集体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教师必须渗透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择业指导,教学生学会牛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教师要吃透教材,乃至“二度开

7、发”教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能一直停留在认识世界的层面上,让学生学会用实践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