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

ID:43934566

大小:40.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_第1页
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_第2页
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_第3页
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刘平夫教授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摘要】肾阴亏损,脾肾两虚是血尿的根本原因,热邪伤络是血尿产生、诱发或加重的因素,瘀血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瘀血不去,又可加重尿血现象。常以黄苓、牡丹皮、生地黄、蒲黄、郁金、藕节等组成基本方剂,并结合原发病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疗。【关键词】肾小球肾炎;血尿•中医药疗法;@刘平夫1病因病机血尿是多种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90%〜98%)血尿来自泌尿系疾患,常见于急慢性肾炎、TgA肾病、紫瘢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在我国尤以IgA肾病多见,仅2%由其它系统疾病所致。临床

2、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中医则将其称为“溺血”、◎叟血”等,属于血证范畴,病位在肾与膀胱。血尿的形成不外乎肾阴受损,相火内动,灼伤阴络,或渗血日久,下焦离经Z血成瘀,瘀热相博,滞涩肾络,更伤肾阴,又因肾主水,湿热极易相合,乂可伤阴,加重原有的阴虚,阴虚生内热,迫血妄行故血尿,而湿、热、瘀互结,更使病情复杂,则血尿迁延,反复难愈。刘平夫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肾阴亏损、脾肾两虚是血尿的根本原因;热邪伤络是血尿产生、诱发或加重的因素;瘀血是发病过程屮的病理产物。瘀血不去,又可加重尿血症状。结合现代医学,肾脏疾病与感染及变

3、态反应有关,病理机制复杂,病理过程有免疫球蛋白、炎性介质、凝血因子等较多因素影响,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2辨证分型刘平夫教授临证常以黄苓、牡丹皮、生地黄、蒲黄、郁金、藕节、枸杞子、白芍、甘草等为主组成基本方剂,在此基础上结合原发病及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加减治疗。2.1外感风热症状:咽痒咳嗽,咽干咽痛,口渴喜饮,尿血鲜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分析:肾脉上络咽喉,风热循经内舍于肾,灼伤肾络,血溢脉外,故见咽痒咳嗽,尿血鲜红;风热上受,热蕴咽喉,津液受伤,可见咽干咽痛,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外感风热Z证。2.2阴虚

4、火旺症状:小便频数、短赤,有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乏力,口干心烦,额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强数。辨证分析: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灼伤脉络,络破血溢,故见尿短赤有血;阴虚阳亢,虚火内动,上扰清窍,故头晕目眩,额红潮热;耳为肾窍,肾虚失于濡养则耳鸣心烦;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见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Z象。2.3气阴两亏症状:血尿吋轻吋重,平素以镜下血尿为主,稍因劳累即见肉眼血尿,神疲乏力,纳差食少,手足心热,舌质淡红,体胖嫩,苔少,脉细数。辨证分析:病久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阴血乏源,肾气不足则肾不固

5、精,气阴不足,导致气虚失固、阴虚乏源而血不循经之血尿;气阴两虚,肢体失养故神疲乏力;气虚则脾胃受纳运化失健,故见纳差食少;阴虚则虚热内牛:,故见手足心热。舌质淡红、体胖嫩、苔少、脉细数皆为气阴两亏之征。2.4脾不统血症状:久病尿血,血色淡红,面色萎黄,体倦乏力,气短声低,纳呆便澹,舌质淡、脉细弱。辨证分析:劳倦伤脾,脾气亏虚,统血乏权,血不循经故见尿血;脾虚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源,故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气短声低;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虚弱,故食少便澹。舌质淡、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象。2.5瘀血内阻症状:反复镜下血尿,久治

6、不愈,唇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脉弦。辨证分析:久病不愈,肾虚络损,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见尿血;久病入络,病情顽固,故久治不愈;唇舌紫暗,舌有瘀点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内阻之象。3讨论肾炎性血尿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在中医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属“尿血”、綁叟血”范畴。中医学对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的“胞热移于膀胱,则癮,溺血。”以及《金匮要略》的“热在下焦”。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还对血尿的病机作了论述:“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脖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脖内而尿

7、血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临床上以湿热夹瘀者为多见,五脏则以心肾为主”。此外,血尿不论实证虚证,均是离经之血,必有瘀血之虞。顽固性血尿不止者,属瘀血内存,血不归经,应化瘀止血并重,尽量选用一些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活血作用的药物。止血而不滞瘀血,活血而不伤新血,如三七、蒲黄、茜草、丹参等。三七止血祛瘀,对血尿效果佳。实验研究提示该药低浓度对血管有收缩作用,高浓度可扩张血管;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能升高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作用;蒲黄既能收敛

8、止血,又能行血祛瘀。茜草苦、寒,治血尿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丹参有祛瘀生新之功效,同时具有抑制纤维蛋白形成,体外实验证实丹参酮IIa对人白细胞的游走趋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并U有很好的直线相关性,并能防止血栓,改善肾脏微循环,使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功能的作用1、2]。【参考文献】[1]孙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