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

ID:43949888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观察5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6例行单纯剖宫产术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恶露持续时间与对照组产妇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2、。【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71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47-01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约为0.3%〜7.2%,对于剖宫产同时行剔除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一直存在争议⑴。为进一步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文将做如下研究: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5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56例行单纯剖宫产术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

3、年龄(28.2±1.7)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0.8)周,初产妇44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平均年龄(27.8±1.4)岁,孕周36〜42周,平均(38.9±0.9)周,初产妇49例,经产妇7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手术方法两组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儿分娩后给予静脉滴注催产术。观察组产妇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先缝合剖宫产切口,然后剔除肌瘤,切口的选择及剔除方式与非妊娠期肌瘤剔除术相同,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

4、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恶露持续时间,并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这与文献[4,5]报道一致。这表明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可行的,且安全性较高。但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对于带蒂或大部分突向浆膜下的肌瘤、直径小于5cm的子宫体部且靠近子宫切口的肌瘤可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而对于孕产期子宫高度充血,子宫肌瘤较非孕期显著增大的肌瘤会导致大出血风险,因此不宜行此手术[6]。此外,对于合并贫血、严重妊娠合并症等疾病的产妇,为保证产妇安全,也不宜同时行子宫肌瘤

5、剔除术。综上所述,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参考文献⑴武宝平,张秀珍.剖宫产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24):72-73.⑵冯立红,万波,谭玲玲•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39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2680-2861.⑶吴兵,张崇移,周秀萍.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探讨[J].医学研究杂,2008,37(6):82-84.⑷王艳萍,满冬梅,田丽娟.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

6、010,33(4):266-268.⑸郑安桔•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148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1(22):2918-2919.[6]刘学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卩].四川医学,2017,34(6):809-811・(收稿日期:2013.11.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