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51260
大小:85.5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7
《设计研究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设计研究: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张倩苇华南师范大学教冇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设计研究是一种将研究与开发结合起來的方法论,它在理论研究与教冇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在国际教育研究领域具冇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设计研究兴起的原因与设计研究的定义、目的和特征,介绍了设计研究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步骤以及在教冇技术领域应用的实例,并指出了设计研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关键词]设计研究;教育技术研究;设计;干预设计研究(designresearch,ordesign-basedresearch,ordevelopmentresearch)是近年国际教冇研究领域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论。它把教
2、育看成是“设计科学”,致力于产品改进和知识培育,强调其问题取向和跨学科取向,是一种将研究与开发结合起来的方法论。设计研究致力于减少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为十预提供建议,检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并促进教育干预开发中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等专业工作者的专业发展。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坦桑尼亚等国的教育研究项目表切,设计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一、设计研究的兴起及原因近年來,越来越多的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博士论文报告设计研究,使人们对设计研究的兴趣不断增长。《EducationalResearcher^2003年第1期,OournaloftheLearningSciences》2004年第1期,《Educati
3、onalPsychologist》2004第4期,OournalofComputinginHigherEducation》2005年笫2期以及《EducationalTechnology^2005笫1期都陆续用整期刊登设计研究的论文。另外,如Richey、Klein&Nelson(2004)以及Akker>Branch、Gustafson、Nieveen&Plomp(1999)也发表了相关文章。可以看出,设计研究的理论逐渐深入,实例也越來越丰富。设计研究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促进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联。这是设计研究产生的根本原因。长期以來,教育研究受到关于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关联微
4、弱的批评。山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测量、相关分析)关注描述性知识,很少为教冇领域的各种设计和开发问题提供有用的解决问题的处方,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抱怨教育研究缺乏实用性,研究者木人也有同感。而专业设计者而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动态背景下复杂任务的多种不确定性。如果他们寻求研究的支持來减少不确定性,乂会遭遇一些挫折:答案太狭隘而没冇意义,太肤浅而没冇作用,太人为而不相关。除此Z外,常常是太迟而没冇任何用处。为此,需要将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起來以产生有用的知识(NationalResearchCouncil[NRCl,2002;Lagemann,2002;Kelly,2003)
5、。由于设计研究采用干预的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研究非常适合将教冇研究与实践联系起来,设计者重视用更合适的信息来为他们的选择创造更坚实的依据,为改善他们的作品提供及时反馈。而且,作为整体的专业开发者群体需要得到成长的知识主体的理论支撑和以经验为主的试验过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的帮助。2.教冇政策改善的需要。许多国家的教冇改苹政策非常生机勃勃,然而却也极其复杂。这些影响许多系统成分的改革努力往往是多层次的,包括大规模的政策和小规模的实现,而且所包含的因素和所涉及的人非常广泛。这些根本性的“革命”,即使有而景的话,也不可能实现。各种需求的范伟I很人,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未清楚说明,建议干预的效果大多事
6、先未知,最麻的成功极人地依赖于人范围的实施过程。因而,这样的改革努力会从发展的(交互式的、循坏的、螺旋的)方法屮获益并整合研究活动来馈送过程。这样的方法会为逐渐接近理想和更策略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那些旨在探索和利川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屮应川的潜力的研究,更需要这样的研究來克服其内在的复杂性。而政策制定者极少委托这样的研究,至少与投资于开发本身相比是这样。通过在目标情境中仔细研究理想的T预的不断接近,研究者与实践者建构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干预,用改进的明确表达的原则來支撑其影响(Collins,Joseph&Bielac?:yc,2004;vandenAkker,1999)。如果成功得
7、出的研究结果被广泛认为相关、适用的话,也就增进了改善政策的机会。3•理论发展的需要。除了直接的实际应用和政策意义外,设计研究致力于通过把学习过程和支持过程的手段结合起來的研究來发展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很多争论关注如何证明这些理论是以设计研究为基础的问题。为更好地理解情境脉络111的学习和教学,研究必须从模拟的或非常有利的情境定向更自然发生的试验台,即从实验室走向课堂,Kafai(2005)把课堂描述为“活生生的实验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