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

ID:43967811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独冇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考、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运动实践中进行与完成的,实践性、技能性、过程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极强的运动,它需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人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羽毛球教学一、探究式教学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主体的品质与能力的反映与概扌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其中,主动性是主体性发展的基础,独立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创造性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形式,在教学过程屮,三者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主体性原则的内容体现是以人为本。一方面,主体性是学生的基本性质、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发展主体性又是教育的目标。2•合作性原则。自主式探究是学生个体自我导向、自

3、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探究,是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参与制定评价指标,积极展开各种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式研究则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屮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冇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要求每人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相互间促进性的互动;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评估,最后形成集体的探究成果。由于合作式探究特别接近体育的群体性特点,所以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竞争能力这一体育教学n标的实现。3•羌界性原则。个性是差界性的具体体现,认识学生个性是实施差界性教育的基础

4、。体现学生差异性的教育教学是因材施教。它包括规定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营造适应于学生的教育环境,而切忌“一刀切”,免得造成“胃口”大的学生吃不饱、“胃口”小的学生吃不了。长期以来,不问对象身心特征而“一刀切”的现象异常严重,人量天才就在这种教育中被淹没,只有极少数天才因为“逃学”才得以“幸存”下来。为什么会把那些极富天赋的学生“判决”为不合格?这恰恰是一刀切教育的横切竖砍、整齐划一所致。4.兴趣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具有内在动机,因此,以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特征的探究式

5、教学,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探究的内容即眉负着这样的使命。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学生也会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牛了解的欲望。再次,对于具冇-定难度的问题感兴趣。学牛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究未知世界,喜欢探究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

6、的动力所在。二、建议1.多方面情境获取教学方法。探究式羽毛球教学体现教学过程是老师引导创置情景激趣设疑,运动员自主参与、主动探求、总结扩展获得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统一。尽管教学方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止的落实,教学的过程是不确定的,运动员的思维没有被固定死,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2.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羽毛球教学要体现出能力的综合性。探究式羽毛球教学体现知识和能力的结合,这里包括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交往能力等等。3•注重教学的沟

7、通。探究式羽毛球教学体现了互动性、互惠性。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师生在互教互学中,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这样更利于解决沟通难的问题,更有利于相互学习和相互的成长,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4•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体现全体性、差异性。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能注意个别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暴露出來的认识不一的问题,便于教师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努力使他们达到各自最佳发展水平。参考文献:[1]薛留成•探究式体育教

8、学模式的构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时艳.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7.[3]叶章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