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生寓言》

《8人生寓言》

ID:44001722

大小:4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8人生寓言》_第1页
《8人生寓言》_第2页
《8人生寓言》_第3页
《8人生寓言》_第4页
资源描述:

《《8人生寓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生寓言》之(《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周国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读会写“窖”、“泯”、“厄”、“禀告”、“皎洁”等词。(2)学习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把握寓意。(3)认识作者,了解寓言的创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2)通过对关键句子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寓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人生财富和不幸时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重点:对寓言关键情节的揣摩和分析,准确把握寓意。难点:寓言特点的分析。教学思路:先重点讲解《白兔和月亮》,让学生掌握寓言特点和分析寓

2、意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落难的王子》。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体:板书和PPT。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5分钟)(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1)寓言含义和特点。通过童话与寓言的比较,了解寓言的含义和特点。含义: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童话侧重于情节性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寓言侧重于哲理性讽刺性。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画蛇添足》,《伊索寓言》等。特点: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具有哲理性、讽刺性、象征性。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人,

3、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2)作者简介周国平先生:1945出生,上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当我国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作家。他的女儿妞妞在怀孕5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生下来562天,就夭折了。不久写了《落难的王子》一文记录当时的状态。作品著有《妞妞》、《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等》。《月亮与白兔》选自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的《周国平文集》第二卷。(周国平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父亲,一个爱他的孩子胜过一切哲学的父亲,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

4、去都好。下面,我们进入《白兔和月亮》学习。2、基础知识。(5分钟)??(默读一遍《白兔和月亮》找出不会读和不明白的字词。)生词:皎(jiǎo)洁风韵(yùn)金窖(jiào)泯灭(mǐn)险象迭(dié)生慧心: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慷慨:大方,不吝啬。闲适:清闲安逸。皎洁:月光明亮洁白。正色:神情严肃或严厉。落难:遭遇灾祸,处境困难。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举世无双:全世界仅有的。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3、课文整体感知(10)(1)集体朗读。分层次。第一部分(1-3)

5、白兔因独具审美慧心而得到了月亮的所有权。第二部分(4)白兔拥有了月亮后却勾起了无穷的得失。第三部分(5)白兔悟到了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放弃了所有权。4、课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10)(1)第1、4自然段,(问题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理解审美的慧心。)分析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和对月亮的态度。,根据寓言的特点分析《白兔和月亮的》寓意:审美和功力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眼光,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2)第5段,“和人类不同,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理解这句话讽刺意味。5、小结(5)寓意:

6、6《落难的王子》自学(5)问题三(王子遭遇厄运前后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参照《白兔和月亮》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寓意。)用一张白纸写出,上交评改。1、作者了解:《揠苗助长》、《刻舟求剑》、画蛇添足》。2寓言的特点:3如何获取寓意:(找关键词)4重点段落分析:(白兔得到月亮前后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文中找出关键词)《白兔和月亮》讲解(周国平)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

7、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

8、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