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

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

ID:44012404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破裂1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子宫破裂的原因、诊断治疗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8例子宫破裂孕产妇破裂原因、临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8例子宫破裂发生原因以自然破裂为主(83.33%),16例行子宫修补术(94.12%),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88%),17例术后治愈出院,1例死亡。围产儿死亡率83.3%,其中66.67%为胎死宫内。结论应加强产前保健、产前检查工作宣传,重视高危产妇的管理,降低子宫破裂对母儿的危害。【关键词】子宫破裂;原因;子宫次全切除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如未及时诊断与治疗,常可引起母婴死亡。

2、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赴贝宁纳迪丹古医院援外医疗期间共收治子宫破裂18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年中分娩总数1456例,子宫破裂18例(1.24%)。18例均为纳迪丹古地区妇女,年龄18-45岁,平均26.5岁。农村妇女17例,城市妇女1例;经产妇16例(2-15胎不等),初产妇2例。14例从未做过产前检查,4例产前检查1-3次。18例均发生于足月临产,手术证实完全性破裂13例,不完全性破裂5例。破裂的部位:子宫下段11例,宫体部3例,宫体加子宫下段4例。入院时已发生破裂15例,其中8例因在家中

3、分娩而破裂,7例在下级卫生医疗机构分娩而破裂。入院后发生破裂3例。术前确诊15例,术中发现3例。1.2破裂原因:自然破裂13例,缩宫素引产破裂3例;创伤性破裂2例,其中1例为横位,在没有麻醉下行内到转术,胎儿娩出,检查子宫下端破裂;另1例为足位,前次剖宫产(分娩3次,剖宫产2次),足位牵引时因出头困难加腹压,分娩后出血多检查发现原瘢痕裂开。1.3治疗及结果:子宫破裂发生以自然破裂为主16例(88.89%),2例为损伤性子宫破裂。其中多胎8例,梗阻性难产4例,瘢痕子宫3例,缩宫素使用不当3例。16例行子宫修补术,1例行子宫次全切

4、除术,均治愈出院;1例产妇子宫破裂后3d,因失血性休克入院抢救无效死亡。1.4围产儿及孕产妇结局:术前仅33.3%(4/18)听到胎心音,其中1例胎儿娩出后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围产儿死亡率83.3%o入院后子宫破裂的18例产妇,15例行剖腹探查术,入院破裂的3例,其中1例巨大儿,体重为4.3kg,急产,产后因出血过多探查发现宫颈裂伤并撕裂到子宫下端,急行探查术修复子宫和宫颈。1例肩先露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打开腹腔发现子宫已不完全破裂;1例急诊入院时有胎心音,lOmin后突然胎心音消失,检查发现子宫已破裂,故立即开腹手术。1

5、7例产妇除1例合并感染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其余16都行子宫修补术,其中4例同时行绝育术。切口除1例II期愈合外均I期愈合。1例产妇在家分娩,入院时已处于休克状态,合并高烧40°C,检查发现子宫已破裂,重度贫血,抢救无效死亡。2讨论2.1子宫破裂发生的原因:(1)多胎。本资料产妇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为多胎多产,明显高于其它原因,占44.44%。本组有8例来于农村,最高胎次达15次。(2)梗阻性难产。头盆不称、骨盆狭窄、胎位异常(忽略性肩难产)、巨大儿等原因造成胎儿的先露部下降受阻,为克服阻力引起强烈子宫收缩导致子宫破裂[1]o本组有

6、4例,1例是忽略性肩难产;1例巨大儿,2例骨盆狭窄。⑶疤痕子宫破裂。本组3例。⑷损伤性子宫破裂。阴道助产及盆腔操作,如内倒转、臀牵引、产钳等手术都有引起子宫破裂的可能,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本组1例横位因没有在麻醉下直接行内倒转术而致子宫破裂,实属教训。(5)缩宫素药物使用不当。本组3例使用宫缩剂不当造成子宫破裂,且没有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也无监测人员,更不能乱用,故必须提高助产士的业务水平,严格掌握缩宫素适应证、禁忌证和使用方法,应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缩宫素[2]。2.2预防措施:从本组数据分析,仅4例曾有不系统产前检查,

7、8例系多产妇,8例因在家中分娩而破裂。所以,在对妇女进行围产期保健宣传,提倡计划生育,落实避孕措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产前检查体系,提高住院分娩率。另外,本组有4例是由于梗阻性分娩所致,2例入院后子宫破裂,这就耍求产科工作者加强产程观察,提高对产程异常情况的识别能力,特别是一些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多难以经阴道分娩。【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0-232.[2]杨秀萍,侯同秀•分娩期无瘢痕的子宫破裂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6):2066.作者:马

8、学兰1,韩灵云2,赵琴2作者单位:1•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宁夏吴忠7511002.宁夏吴忠市新区医院,宁夏吴忠751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