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

ID:4401475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_第1页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_第2页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_第3页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运用比较摘要: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的改进方法。方法:选取静脉穿刺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100例采用改进的静脉穿刺法,10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法,对穿刺疼痛程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方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和提高穿刺成功率。结论:改进后的手背静脉穿刺法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关键词:静脉穿刺术手背静脉疼痛穿刺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1-8801(2012)01-0056-01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且最重要的手段之

2、一,也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无奈的一种选择。如何应用最佳的静脉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广人护理人员一致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中两组进针方法的应用比较,认为静脉穿刺术以直刺法为好,一次成功率高,患者反应疼痛轻微,静脉留置时间长,满意度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三门诊病人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3~80岁,平均52.0岁。排除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出、凝血时间均在止常范围以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3、照组(各10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血管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穿刺方法。选用一次性输液器、6号头皮针,指导本人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穿刺法,操作者需握住病人部分手指,使其弯曲[1],采用直接进针法,使进针快速达到血管部位,缓缓变化角度,根据回血现象确定针头是否顺利进入血管;对照组选用传统穿刺法,进针前让病人被穿刺手成弧形,固定好角度,针尖进入后沿血管前行一段距离进入血管,出现冋血现象后再进入至针头所在部位;拔针时用干棉签按压皮肤

4、穿刺点迅速拔针[2]。1.2.2观察方法及评价标准。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0级:无疼痛。I级(轻度人疼痛感较轻。II级(中度人疼痛明显,不能忍受。III级(重度人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通常一针见血,输液过程屮局部无红肿、渗液的现象,保持输液通畅。1.2.3统计学处理。通过询问疼痛程度(分为无、轻、中、重),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用等级资料的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两组穿刺成功率采用X2检验。2结果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法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用等

5、级资料的两样木比较的秩和检验,因两组例数均超过20,因此用正态近似法计算统计量u。计算得U二6.72,查t界值表u0.01,8二2.58,本例u二6・72>2・58,所以P6.63,所以P<0.01,两组有显著差别。观察组的穿刺方法在减轻病人痛苫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讨论方法在于:①第一握拳法:穿刺针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主要与外在刺激强弱、所有时间以及所用空间大小有关联,在血管上方部位采用穿刺针进行并保持50度快速进针,使进针与接触面角度变大,与皮肤表面接触逐渐减小,保证皮肽损伤度减少,进

6、针所受压强大口速度快,所以痛觉相对就会减轻。真皮内部纤维存在形状类似与关节运动张力方向,带有纤维的皱折皮纹呈现不同形状,有菱形、多边形还冇三角形等。实行穿刺针时,使患者皮肤绷紧,使进针方向与皮纹及真皮内的纤维保持一致,快速穿针,减少疼痛;但陈旧方法往往使手背皮肤双方向均处在绷紧状态,造成静脉血管受压,刺入后觉察是否成功穿进血管口容易刺破血管致穿刺失败。②进针方法:观察组选用直接进针,因为针头穿针期间是通过皮肤后直接进入血管,降低了对皮下组织的损伤且疼痛感较轻微;对照组是采用间接进针法,针头在穿入皮肤后未

7、直接行入血管,经过一段距离血管才进入,使得针头在皮肤下停留时间过长,严重损伤血管及相关皮肤组织,而且痛感会很强烈。③拔针环节:使用棉签紧按穿刺口,因为穿刺后血管遭到压瘪,血管内壁与针头紧密接触,拔针同时会对血管壁造成拉伤引起疼痛和出血,降低了血管重复利用率。参考文献[1]李萍萍•浅谈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输液成功率的方法[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0期[2]徐莉杰,张义玲•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09年14期[3]张玉侠,何恒媛•逆心性与向心性穿刺在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8、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6期[4]蒋应玲,刘倩,郭庆•穴位指针疗法在头静脉输液前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2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