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ID:44020098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冲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维持原来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解毒化淤颗粒;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vO.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解毒化淤颗粒临床观察脑梗塞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虽有多种药物可以治疗,但致残率

2、仍然很高。自200405〜200610,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1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收集128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患者诊治顺序的奇偶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46〜70岁,平均66岁;病程最短6h,最长1周;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4例,中度33例,重度9例。对照组62例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45〜72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5h,最长1周;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轻度21例,中度32例,重度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

3、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的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1〕;②中医辨证属气虚血淤证,主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賽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表现为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喑淡,舌苔白腻或冇齿痕,脉沉细。③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屮的脑梗塞诊断标准〔2〕。1.3病例排除标准疗前检查发现严重心、肝、肺、肾病变者,不纳入选择病例。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

4、基础上同时加用解遠化淤颗粒。2.1西药治疗①溶栓治疗:前2〜3d用尿激酶3万〜4万单位,2次/d静脉滴注,以后每天1万〜2万单位,维持7〜10d。②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1〜2次/d,—般7〜10d为1个疗程;维生素E50〜100mg,3次/d口服,2〜3周为1个疗程。③补充血容量:用低分子右旋糖肝500ml静脉滴注次/d,10〜15d为1个疗程。④脑代谢活化剂:用脑活素2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般10d为1个疗程。2.2中药治疗口服解毒化淤颗粒(有大

5、黄、人参、川茗、葛根等组成),1袋/次(袋5g/次,相当于生药15g),2次8,10d为1个疗程。解毒化淤颗粒由南阳医专附院制剂室提供。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为治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能借助外力步行,肢体肌力恢复2个级别以上为显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改善,肢体肌力恢复1个级别以上为好转;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为无效。3.2治疗结果治疗组66例中,痊愈36例,占54.5%;显效17例,占25.8%;有效9例,占13.6%

6、;无效4例,占6.1%;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62例中,痊愈17例,占27.4%;显效14例,占22.6%;有效21例,占33.9%;无效10例,占16.1%;总有效率为83.9%o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讨论脑梗塞属于屮医屮风病范畴。屮风病是人类3大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往往在于脏腑衰弱,诸邪侵淫以致正虚血淤,浊毒内生,脉道不通,经络阻滞而然。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和脾胃,病性上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主要是气虚,标实主要

7、是淤、毒(热毒和淤毒等)。故临床上多表现为气虚血淤、浊毒内蕴。治疗当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治以解毒降浊,益气化淤。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心、肝等经,具有清热降浊、解毒化淤之功,为方中君药。人参,微苦、微温,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益阴生津、补益脾肺,可扶助正气,助机体祛邪,令气血旺盛,血行有力,既助大黄解毒化淤,又防大黄祛邪伤正,为方中臣药。川茸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活血兼行气,可引诸药上达巅顶,旁通四肢,能通过血脑屏障,有利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病,并助大黄祛淤。葛根,辛、甘、凉,入脾胃经。生津通络,并

8、可弓I药上行,勺大黄配伍,一升一降,气机调畅,其气升,则引诸药上行而化脑脉之淤,并使脑窍得养;其气降,则浊气下行而淤毒得以下流排除。既助大黄之解毒化淤,又助人参之扶正,与川茸共为佐使之药。综观全方,大黄、人参相配,解毒降浊,益气化淤,切中病机,辅以川茸、葛根,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