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

ID:44020610

大小:72.5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_第4页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关键词】胃炎,萎缩性;医学,屮国传统,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屮医药冇着丰富的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并自成体系。现对近年来屮医药对CAG的治疗作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CAG是由于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原因伤及脾胃,或脾胃索虚,内外之邪相乘,脾失运化,水湿停聚,郁而化热致湿热内蕴;湿热久羁,耗伤津液,渐至胃阴亏虚;脾气亏虚,若又感寒邪,脾失温煦,致脾阳亏虚;脾胃为气血生化Z源,病久则气血化生乏源至气血双

2、亏。且本病的发生发展病程一般较长,“久病多瘀”,血瘀既是病理产物,乂是病理因索,血瘀的产生使病情更为复杂。赵凌杰等[1]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气壅滞、湿热瘀滞、胃络血瘀等5个方面对该病加以分析,并最终将其归于湿、滞、虚、瘀4个方面;吴红梅等[2]认为血瘀是CAG的重要病理基础,外邪犯胃、七情内伤和脾胃虚弱是CAG的主要病因,三者皆可导致血瘀,而CAG临证多见血瘀证。总之,本病病机上冇虚(脾宵虚、脾阳虚)、气(气虚、气郁)、湿热、瘀杂合为患,这几方而因素可单一为病,也可相互影响,共同为病。2辨证分型治疗2.1脾胃虚弱型王

3、见义等[3]认为治疗胃病谨遵热勿大辛、寒勿伏冰、补而不腻、泻宜和缓、疏调气机、因势利导Z原则。孙梅等[4]选择确诊的CAG患者1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重用补托方,由黄英、党参、当归、九香虫、五灵脂、香附、藤梨根、珍珠粉(冲服)等组成,对照组服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冇高度显着性(PcO.Ol)。两组胃镜病理疗效比较,经治疗后两组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程度均有一定程度逆转,两组治疗后对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改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

4、着性(P<0.01)o王欢等[5]对于脾胃气虚型CAG的治疗,常选用《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金廣要略》枳术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显着疗效。2.2宵阴不足型阚士宇[6]白拟养阴荣胃煎(半夏、生地黄、沙参、当归、夜交藤、木瓜、麦冬、川楝子、黄连、门芍、麦芽、炒扁豆、炙廿草)治疗诊断为CAG的49例患者,总有效率达83.7%o岑永加[7]将50例经过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或Hp阴性的CAG患者分为两组,35例用养阴益胃汤进行治疗,并与15例用维酶素治疗者进行对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

5、,P<0.05o唐玲[8]观察了百合养胃汤(百合30g、沙参15g、麦冬10g、黄茂15g、白芍20g>鸡内金6g、山楂10g、黄连6g、乌药10g、丹参10g、郁金10g、炙廿草6g)治疗CAG的疗效,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0例,予以三九胃泰冲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0.0%o宣建明[9]用一贯煎加味治疗CAG40例,在40例中以胃阴不足为主,兼有肝郁气滞者,胃热明显、胃痛有烁灼感加乌梅、石斛各20g,皖闷隐痛、肝郁气滞者加柴胡、炒枳壳各10g、绿萼梅5g、佛手10g,口

6、一剂,半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3个月,总有效率为92.9%o2.3肝胃不和型刘正旺等[10]用自制清降胃宝饮(菖蒲、郁金、广木香、川茸、柴胡等)治疗CAG116例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胃镜、肠化生、异型壇生、Hp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97.41%、92.24%、87.18%、66.67%、72.22%。王少旭等[11]用香苏饮和左金丸加味治疗CAG43例。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1%。胃镜复查明显好转4例,显效9例,冇效14例,无效16例,总冇效率为62.3%o2.4脾胃湿热

7、型赵凌杰等[1]认为,湿热郁滞型可根据湿邪偏重而选用三仁汤、髭朴夏苓汤、甘露丹等,药用茵陈、苍术、白豆蔻、蕾香、黄苓、砂仁、车前子、蒲公英、半枝莲、口花蛇舌草等。而且对本型病人的用商,特别注意以清化、护胃为重点,不可苦寒或淡渗太过,灵活配伍健补脾胃之品。郝俊良L12]认为胃之病,湿为因,治脾胃病,应以祛湿立论。提出祛湿理气、健脾和胃法;温中和胃、健脾化湿法;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法。赵益芬等[13]将45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用中药蕾香、桔梗、杏仁、慧及仁、山药、佛手、麦冬、玉竹、绿萼梅、白芍、乌梅

8、齐10g,蒲公英15g,甘草丸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对照组23例,有胆汁反流者用胃复安10mg,每日3次口服;有消化不良症状者用雷尼替丁o.i5g每口1次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2%(P<0.01)o2.5胃络血瘀型朱金宏[14]认为CAG屈中医“胃脫痛”等范畴。病机为脾胃不和,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