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ID:44031586

大小: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意境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教学离不开意境。我们耍让学生领悟、感受这种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关键词:语文文学作品意境理解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意境教学,特别是优美的诗歌、散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点拨,调动起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进入作家创造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意境应该明确意境的内涵意境作为屮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指艺术家的审美体验、

2、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形象融为一体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要求主客体的高度统一。在有意境的作品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子语)所谓“情中景”,乃因情而生景,如“感时花溅泪”;所谓“景中情”,乃因景而生情,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但二者又都以情意为主导,冇了情意作主导,才能体现艺术家主观创造的特点,以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记得在讲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时,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先让学生仔细听录音两遍;第二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词、短语或者句子;

3、第三步,叫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觉得它美?冬第四步,由我归纳小结。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富有深刻意境的佳作,作者运用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结合,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感受这种意境要从感受和理解画面开始,因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倾注在对一草一木、一花一草的生动描摹之中,渗透在整个画面之中。如对盛开的野花,作者描写道:“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宁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由于作者倾注了感情,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富有感情的小精灵,作者内在的诗情和外在的景物达到

4、一种情景交融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学习这篇散文时,学牛处处都能够闻到春的气息,感受到春的芳香、温馨,从而体验到作者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最终达到主客体的统一。二.感受意境必须抓住意境的特征引人入胜的意境都富有个性化的特征,因为作家、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独特的情趣和性格,这就必然构成意境的个性化特点。如初中语文课木中有两首同是送别友人的诗,但由于作者送友人去的地方不同,所以引起诗人的感情体验也各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作者是王维,由于友人(元二)去的地方是一个远离都市,偏僻、荒凉的边疆地区,诗

5、人送别友人时难免为其今后的生活忧虑和担心,因此诗中必然流露出诗人极度忧伤的心情。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由于作者李白他的友人孟浩然去的地方广陵即现在的扬州市,当时是一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因此,诗人除了眷恋朋友Z外,更重要的是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羡慕、钦佩之情。所以,同是送别诗,诗人表达的情感却是迥然不同的。我当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领略、感受其中的意境,达到与诗人“同情共感”的艺术境界。三•感受意境应该明了意境的创造过程意境美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典型化也就是不断地开拓和想象,略去那些偶

6、然的、表面的东西,强调木质的、深刻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领悟意境时要善于把握意境的深化与开拓过程,最终熔铸成具有典型性的意境。那么,如何去进行意境的深化与开拓呢?这主要是要与作者感情的发展和意象的变化相一致。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句一开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两句不仅点出了送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而且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首句是说这两位诗人即将辞别,且又在天下名胜的黄鹤楼下。黄鹤楼风景秀丽,充满诗情画意,这给送行时两人复杂矛盾的心理增添了一份意境美。第二句是送别

7、意境的开拓。两位诗人辞别之时正值“烟花三月”,加之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又是当时繁华之地扬州,这就使得送别的意境更为深邃、开阔而富有浓郁的诗意。送别时必然会有互诉衷肠、互致珍重的话语,但作者却惜墨如金,只抓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典型镜头去抒发感情。这两句是“情景交融”的诗句,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超凡脱俗的送别意境,表达出含蓄深沉的送友之情。尤英是最后一句:作者寄情于江水,以水传情,更显得意境开阔、深邃。至此,一个长江送友的典型意境完全呈现于读者眼前。因此,意境的创造需要不断开拓和深化,只有把典型化的

8、意境用语言来感染学生,才能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教学离不开意境,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领悟、感受这种意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进入作家创造的优美、深邃的艺术境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高玉风,江苏省新沂市高塘屮学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