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

ID:44033349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8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_第1页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_第2页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_第3页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_第4页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侵袭性垂体瘤MRI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2例侵袭性垂体瘤伴有坏死或囊变者14例,伴出血者9例。肿瘤在T1WI呈低、等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1WI增强后肿瘤多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有助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及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关键词】侵袭性垂体瘤;磁共振成像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属于良性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其中少

2、数垂体瘤虽然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但生物学行为似恶性,称为侵袭性垂体瘤。此类肿瘤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因此术前采用影像学手段了解肿瘤生长方式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一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该肿瘤的影像学特征。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垂体瘤卒中患者,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为45.2岁。按激素类型分为:无功能腺瘤21例,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混合型1例。用SIEMENS公司Symph

3、ony1.5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常规选用SE序列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TR=450ms,TE=15ms)和T2WI(TR=3000ms,TE=90ms);注射Gd-DTPA后行常规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lWIo在冠状位上测量肿瘤的最大直径,对图像上肿瘤的大小、部位、信号特点及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进行分析描述。2结果2.1临床表现视力下降或丧失13例,神经内分泌症状11例,头痛5例,头晕2例,无明显症状者1例。2.2MRI表现肿瘤最大径均>10mm,属巨腺瘤,平均为25mmX29mm。32例病灶形态均呈不规则形,其中15例病

4、灶边界欠清。32例中14例伴有坏死、囊变,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9例伴卒中者T1WI等信号内见不规则高信号,内可见分层,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T1WI平扫呈中等信号部分增强扫描时见轻中度强化;9例呈较均质实性肿块,T1WI及T2WI均呈均匀中等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度或明显强化。32例中,21例突破鞍隔向鞍上侵犯,视交叉不同程度受压上抬,并于鞍隔处出现“束腰征”;17例侵犯颈内动脉及海绵窦,7例双侧同时侵犯;10例侵犯蝶窦;5例合并侵犯斜坡;2例侵犯前颅窝;1例偏一侧生长侵犯一侧

5、颖叶。2.3手术及病理表现术中全部病例可见肿瘤组织和周围结构关系紧密,刮除难度较大,手术无法全切肿瘤。鞍底硬膜穿孔、破坏21例,肿瘤包绕颈内动脉17例,蝶窦腔内直接见到肿瘤10例,侵犯斜坡5例,侵犯前颅窝与额叶关系密切2例,1例于左侧中颅窝见肿瘤组织,与MRI表现一致。术后病理结果显示32例均为侵袭性垂体瘤,肿瘤染色显示嫌色细胞腺瘤25例,嗜酸细胞腺瘤5例,嫌色细胞并嗜酸细胞腺瘤2例。3讨论侵袭性垂体瘤是由Jefferson于1940年首先提出[1],目前认为侵袭性垂体瘤是指垂体瘤细胞侵犯了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如海绵窦、颅底、副鼻窦等,并引起相

6、应的破坏。侵袭性垂体瘤最早是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手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和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密切,肿瘤可包绕局部血管,以颈内动脉最为常见,手术难以全部切除,病理上可见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及核分裂象,并侵入邻近硬膜组织,但不具备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特性[2]。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常与肿瘤有无内分泌功能有关。侵袭性垂体瘤中的大多数无功能,本组病例中,21例为无功能腺瘤,其临床症状仅表现为肿瘤的占位效应[3],包括视力下降或丧失(13例)、头痛(5例)、头晕(2例)等,另有1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他11例具有内分泌功能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分泌激

7、素类型有关,泌乳素腺瘤为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闭经,男性性欲低下。生长激素腺瘤在成年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本组中泌乳素腺瘤6例,生长激素腺瘤4例,混合型1例。由于术前诊断对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而在影像学检查中,MRI可多序列成像及对软组织的高分辨,使其成为侵袭性垂体瘤最理想的检查方法。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大小、形态、生长方向和所累及范围,MRI增强检查更能显示出肿瘤向周围组织的侵犯。侵袭性垂体瘤的MRI信号特征与瘤内有无囊变、坏死、出血有关。肿瘤内无囊变、坏死、出血,为较均质肿块时,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增强扫描

8、呈均匀强化。瘤内有坏死或囊变时,T1W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瘤内出血时,T1WI呈等信号内见不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