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

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

ID:44033931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8

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_第1页
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_第2页
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乳酸可作为反映组织缺氧一个较为敏感、可靠的指标,并有估价病人的预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特別是乳酸测量电极的成功研制,使快速、简便测量血内乳酸成为町能,大大推动了乳酸监测在临床的M用。木文就乳酸的生成和代谢及对其监测的临床意义进行综合评价,现综述如卜。一、乳酸的生成和代谢葡萄糖无论在有氧或乏氧状态,均先氧化成丙酮酸,如细胞内P02高于临界水平,则丙酮酸可完全氧化成水和C02;反之,如P02低于临界水平或细胞呼吸被CO、CN等毒性物质所抑制的情况下,线粒体不再能把组织代谢屮所产生的还原型辅霉I(NAD

2、H)脱氢为氧化型辅酶I(NAD+)。代谢过程中所必盂的NAD+,只冇通过在胞浆中由堆积的内酮酸从NADH接受氢不定期还原成乳酸而再生出来,这就导致了乳酸的大量生成和ATP形成减少。与此同时NAD+的缺乏和ATP减少一方面抑制乳酸转化成糖(糖界生代谢),另一方面刺激糖酵解以补充机休对ATP的需要,加速了乳酸过多生成的恶性循坏。乳酸与丙酮酸间的相互作用如下式:丙酮酸+NADH+H+二乳酸+BAD+;这种反应总的作用形式为:乳酸二KcqX[丙酮酸]X[NADH]/[NAD+]X[H+],其中Kcq为乳酸脱氢醜反应平衡常数

3、。由此可见乳酸浓度由下列因素所决定:(1)丙酮酸浓度(2)细胞质内NAD还原型与氧化型比例(即细胞质NAD的氧化还原作用能力);(3)细胞质的H+浓度。细胞缺氧性影响(即线粒体表面氧分压低于临界水平)町使丙酮酸浓度及细胞质NADH/NAD+比例刃•高。内酮酸不仅可与乳酸互相转化,也能与内氨酸、苹果酸及草酰乙酸互相转化,因此所冇这些物质均能继发性地影响乳酸的浓度。Huckabee指出,丙酮酸浓度的升高对乳酸浓度的升高起一•定作用。他观察到在不改变乳酸与内酮酸成比例情况卜,随着丙酮酸浓度升肓,乳酸浓度也升高;然而在乳酸

4、与丙酮酸比例(L/P)升高的情况下,乳酸浓度的升高,反映了氧化还原能力的减低(即增加NADH/NAD+)。Huckabee也曾广泛注意乳酸与丙酮酸比例升高可提示细胞缺氧。Cohen等指出,除细胞缺氧因素外,其它因素也可使L/P比例升高。二、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止常人动脉血乳酸浓度为0.1~lmmol/L,此浓度反映乳酸产生速率与移除速率间的平衡。由于机体乳酸的产牛增加,或由于机休移除乳酸减少,或由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均会出现乳酸浓度的升高,当乳酸浓度超过去时1.5〜2.0mmol/L应当考虑纟fl织氧合不足。Sch

5、uster等研究的结果显示:乳酸(LA)水平与病人的预后冇密切关系,认为治疗后LA浓度变化对治疗效果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治疗后尽管pH恢复止常,如LA浓度仍处于高水平,则病人100%死广;若经过治疗后LA浓度下降,则预后较好。(一)低氧血症性缺氧与乳酸低氧血症性缺氧有慢性与急性两种情况,这两者对机体的影响显然是不一•样的。慢性低氧血症的病人所伴随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排血量增多,血红蛋口对氧禅放量增多等均可缓解机体组织的缺氧,所以不会血乳酸升高。相反,当机体出现急性缺氧时,都伴血乳酸的急剧升高。在人体,当吸入15%氧

6、时,血乳酸就表现出一定程度增高;当吸入10%氧时,10分钟内血乳酸浓度就较対照值增加1〜2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哮喘发作的病人以及分娩期宫内窒息的胎儿,都表现出严重的乳酸升高。由于乳酸可较好地反映机体缺氧悄况,乳酸的测定与Apgar评分的良好相关性,而且由于分娩期从胎儿头皮微量取血比较容易,可持续监测整个分娩期胎儿的氧合情况;因此有人认为乳酸测定是监测胎儿分娩期窒息最好的指标。严重急性低氧血症対肝脏的影响十分明显。犬吸入12%氧时,PaO2从89mmHgK降到來47mmHg,此时肝脏由乳酸摄取转化变成产牛释

7、放乳酸。这显然对血乳酸升高起了重大作用。(二)低血流缺氧与乳酸低血流性缺氧如心源性、出血性及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上最常发生,尽管原因不同,但其与乳酸的密切相关性都得到了证实。有临床研究表明,3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乳酸水平较择期手术组明显高(PvO.Ol),其血浆浓度与病人术前休克程度、血pH值相关,同时与病人的预后也有良好的相关性。非MOF(多脏器衰竭)组20例病人手术治疗后3〜10天乳酸开始下降,到出院时己降至大致正常范围。而MOF组成10例病人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或下降较非MOF组晚,特別是6例死亡病人乳酸在笫3天开始急

8、剧升高,死亡前达峰值。有人对52例不同休克病例的分析表明,如血乳酸低于1.4mmol/L,则病死率为0;血乳酸低于4.4mmol/L,病死率为22%;血乳酸低于8.7mmol/L;病死率为78%;如血乳酸超过13mmol/L,则病死率达成100%。分析结果述发现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对治疗效果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治疗中尽管pH值恢复到正常,如果血乳酸浓度仍处于高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