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

ID:44037057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对木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之后,实验组有7例抑郁、4例焦虑低于对照组(16例抑郁、13例焦虑)(P<0.05)o结论对产后孕妇采用心理治疗能够有效的减少抑郁症的发牛率,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心理治疗;产后抑郁症患者;干预效果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屈于情绪障碍性精神疾病,且在临床上

2、的发病率在10%〜15%左右。患者患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易激惹等,严重患者将失去牛活自理能力,其至出现自杀倾向。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对患者本身、整个家庭及社会等带来严重的影响[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产妇的年龄在19〜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岁。产妇孕周在37^42周之间,且她们均具备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条件,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ASA1〜2级。两组产妇Z间年龄、家庭情况等临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

3、法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耍热情接待,制定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并且耐心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対于出现失眠的患者,可以指导患者在百会、涌泉等穴位进行手指按压或者按摩,使其身心放松而诱导入眠。也可以在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起到镇静安神宁心之效:2]o2结果实验中,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中有34例抑郁,26例

4、焦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实验组有7例抑郁、4例焦虑低于对照组(16例抑郁、13例焦虑),比较冇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属于心理疾病,主要是在患者在产褥期发生的一种抑郁。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妇心理行为异常,精神恍惚等,病情严重的患者将产生自杀或他杀的念头,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给家庭造成很大的损失。产后抑郁症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且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的临床上发生率和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素、产科因索、遗传因素等关

5、系密切。国外相关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为3.5%-33%,而我国的发生率为3・8%〜16・7%[3]。目前临床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患者的分娩知识缺乏、年龄、家庭不和睦以及贫困、受教育程度较低、母亲角色转化不适宜等关系密切,但是在这些原因屮,家庭不和睦是占主要地位的。为了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角色的转变:产儿出生后,孕妇已经转变为妈妈的角色,临床医生及时进行心理沟通,恭喜患者角色的转变,帮组产妇进行人工喂奶,让孕妇切实感觉到自己角色的转变;②家庭温馨的教育:家庭和睦是孕产妇避免抑郁的关键因素,在本组病例中,多数产妇是由于家庭不

6、和睦造成的,比如,公婆喜欢男孩,生了女孩的孕妇在心里上产生很大的压力,久而久Z会产生抑郁症状;③音斥疗法:对孕产妇放一些温柔、静谧的音乐能够安抚孕产妇女的心理,避免出现焦虑等症状,在本组病例组,实验组采用咅乐疗法的孕产妇康复速度最快,效果较好。总之,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包折认知疗法,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不良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正确疏导;积极的转变孕产妇的对待新生儿的观念,接受口C和新生儿,积极的面对生活,并与家庭做好沟通,给产妇提供一个良好的住院、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等可以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参考文献[1]黎学华,谢震渊•产后抑郁症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及疗效评价•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7、2010,7(3):23-26.[2]谭小平,宁景春,刘红桂,等•晚孕期心理干预对产科抑郁的价值•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25-26.[3]刘芳,李乐之•不同心理治疗方法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10):923-923・[收稿日期:2014-03-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