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

ID:44062430

大小:48.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_第1页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_第2页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_第3页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_第4页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经验摘要:从肿瘤发病机理、治疗特点方面介绍唐汉钧教授治疗肿瘤的经验,唐汉钧教授认为肿瘤发病为“本虚标实”,脏腑亏虚是本,痰、瘀、毒阻滞是标,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大法,强调辨证论治,衷中参西、辨病辩证相结合。关键词:肿瘤;经验;唐汉钧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335-02导师唐汉钧教授,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对肿瘤治疗有独到见解,唐汉钧教授认为肿瘤发病为本虚标实,“扶正祛邪”是治疗肿瘤总则。治病必求本,治本尤重脾肾,健脾益肾为扶正根本,化痰软坚、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为祛邪大法,同时衷中参西,辨证辨病相结合,现将其治疗

2、肿瘤经验简述于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1.1脏腑亏虚是本肿瘤发病主要由于禀赋不足,素体气血亏虚,或情志内伤、饮食不节、过度劳倦、外感六淫等内外因作用于机体,造成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亏虚,使机体处于一种脏腑功能不足、阴阳失调、内环境失衡的病理状态,使得外邪容易入侵,各种致癌物得以长期作用于人体。《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亏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可引起“气滞血瘀、痰浊内生、毒邪积聚”等病理变化,而瘀血、痰浊、毒邪等病理产物阻滞经络、脉道,影响脏腑生理功能,破坏机体阴阳平衡,造成“脏腑亏虚”进一步加重,故“脏腑

3、亏虚”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1.2痰瘀毒阻滞为标肿瘤患者禀赋不足,气血亏虚是本,血瘀、痰浊、毒邪阻滞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条件,本虚与血瘀、痰浊、毒邪相结合而为病。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各种原因造成气血失和,日久气血凝聚成块,随瘀滞部位不同而形成肿瘤。《明医指掌》指出:“若人之气,循环周流,脉络清顺流畅,焉有癌瘤之患也”,故气滞血瘀在肿瘤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气滞血瘀使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布而生痰,痰阻而使气机更为不利,气滞与痰阻又可导致血瘀,痰瘀互结,久而生热生毒,或外毒入侵,形成痰、瘀、毒胶结不解,难消难散形成肿瘤。《医学十二种》曰:“噎之症,也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医学入门

4、》:“盖痰瘤本共一种,皆痰气结成”。《订补明医指掌》论噎嗝称:“忧郁则气结于胸,臆而生痰,久则痰结成块,胶于上焦,道路窄狭……而病已成矣”。说明痰浊凝聚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肿瘤的发生除与血瘀、痰浊有关以外,还与体内蓄有癌毒有关,若无癌毒,单有气滞血瘀、痰浊停聚也难发为癌瘤。肿瘤患者多未病先虚,病后进一步消耗正气,故虚、痰、瘀、毒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渐生肿物,进而耗气伤血,阻碍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故虚、痰、瘀、毒合而作用于机体是肿瘤的主要发病机制。2辨证论治2.1扶正祛邪为总则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因病机,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器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痰结等

5、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即因虚致实、本虚标实。再者,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过度劳伤、毒邪入侵等引起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痰凝血瘀、毒邪聚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形成肿瘤,日久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损伤正气,即因实致虚、虚实夹杂,肿瘤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故扶正祛邪是治疗肿瘤的总则。通过辨证论治,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治疗肿瘤的目的。2.2扶正尤重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肿瘤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早在《内经•玉机真脏论》中指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者,五脏之本”。《脾胃论》指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人以胃气为

6、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荣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称也。”脾胃是人体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水谷精微之气上输心肺,流布全身。胃主降,糟粕秽浊从下而出,一升一降,使人体气机生生不息。'‘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则百病由生。《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可见肿瘤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补益脾胃重用甘味,经曰:“夫五味入口,各归所喜,故……甘先如脾。”甘味之药的补养、缓和作用,一入脾经,即有补脾养胃之效。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总之,脾主升,胃主降,脾得阳始运,得阴

7、始和。甘味补中,故以甘温之剂运其气,辛甘之剂助其阳,甘寒之剂滋其液,酸甘之剂化其阴。健脾益气常用药物:生黄茯、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蕙该仁、扁豆、炙甘草等;益胃养阴常用药物: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木瓜、乌梅、山楂、白芍、甘草等;恶心呕吐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柿蒂、紫苏、丁香、橘皮、法夏等。2.3补脾勿忘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和肾为先天与后天,精与血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相互补充,对维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