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

ID:44100374

大小:46.22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18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1页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2页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3页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4页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课程改革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本文结合高职课程改革现状,从学校层面分析了制约高职课程改革的因素,并从课程开发、课程改革的资源保障、教学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提出了破除课程改革制约因素的对策。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制约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38-0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2、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未来十年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从该纲要对高职教育的总体要求可以看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其中最核心的当属课程改革。目前,我国高职课程改革的主流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思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遵循了高职学生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的规律,使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学习实现融合,并最终指向人的可持续发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3、改革理念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现实成效。然而,课程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不高,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尚未完善,高职院校自身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构成了制约课程改革进程的因素。社会及政策层面的制约因素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消除,作为课程改革的直接实施者,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清除学校层面上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笔者拟尝试从学校层面分析当前制约高职课程改革的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制约高职课程改革的因素“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是一项包括课程

4、构建、资源建设、校企合作办学、教学评价改革及相关机制体制建设等诸多要素在内的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在分析课程改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主要从课程自身缺陷、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制约高职课程改革的因素。(一)课程自身的缺陷是制约课程改革的内在因素在论及高职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时,我们往往容易把责任归结于学生素质差、实训条件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却常常忽略了“课程自身缺陷”这一重要内在因素。课程自身的缺陷首先体现在部分高职课程的定位不明确,这类课程与中职课程甚至一些培训课程并没有明显的

5、区别。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载体,其定位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错位”的现状势必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课程开发过程中科学性和严谨性的严重缺失,导致部分课程的质量达不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要求,也是“课程自身的缺陷”的重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一般遵循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这样一系列程序。反观高职院校的课程,部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典型工作任务的

6、科学分析和筛选,直接导致课程开发基础薄弱,后续的开发过程无疑成了空中楼阁。更有甚者,在没有任何前期调研和行动领域整合转换的情况下,直接将之前的学科体系课程进行拆分,设计所谓的学习情境并冠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名义。类似这种闭门造车的不严谨做法在许多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屡见不鲜。(二)现有教学资源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现有教学资源对课程改革的制约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的内容「人力”是指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物力”是指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训设施和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在所有教

7、学资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转变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然而,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师生角色定位已经在教师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很难在短期内转变观念,甚至担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会导致课堂的混乱而不敢去尝试。除了观念上的因素,部分教师缺乏课程开发和企业实践的经历,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无法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教学改革的相关激励机制尚未健全,也无

8、法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所有的这些问题,使当前的高职课程改革失去了动力。“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需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与之配套,同时,还需要各种真实或仿真的实验实训条件。然而,众多高职院校教学设施现状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另外,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资源种类单一、数量少、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自主学习”只能是一个口号。(三)教学评价无法对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两方面的评价。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客观反映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