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

ID:57795988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9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_第1页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_第2页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_第3页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_第4页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摘要: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当前条件下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对策一、工学结合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工学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它是指作为人才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密切合作,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合理地组织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另一部分时间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学习-

2、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实质是“产学”结合,其本质特征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环境及资源优势,有计划地使校内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将教学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工厂,使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由企业、学校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它具有以下优势:(1)扩展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资源,将教学由学校延伸到企业;(2)扩展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直接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3)增进了社会和谐,学校的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提高了学生的就

3、业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等多方共赢。二、制约工学结合的主要因素1•认识上的“泛化”和“窄化”直接影响工学结合实施的方法和效果对工学结合的内涵及本质理解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其实施的方法和效果。目前,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偏差:(1)过于“泛化”,将工学结合的主要特征归结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种认识对工学结合的界定停留在表层的解读上,或者是对现状的描摹上,认为工学结合就是工学交替,而对隐藏其后的本质内涵把握不够,导致了实施工学结合上的游移和不确定,使得实践上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开展工学结合,不仅推行效果不佳

4、,甚至会使教学质量下降。(2)过于“窄化”,将工学结合的主要特征简化为对操作程序的归纳上,认为工学结合的实质就是操作实践,过于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理论知识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大量的案例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初始就业时不逊色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但后续发展则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其岗位迁移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都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是由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薄弱所致。过于“窄化”工学结合,必然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达不到高职院校所提出的“够用"原则,当社会和科学技术进步时,这些毕业生要学习一门新技术,一定会难上加难,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岗位迁移能力受到很大影响

5、。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工学结合的深度发展从理论上讲,实施工学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实现社会和谐。那么,这样一个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什么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呢?不妨从学校和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动机来分析。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动因可以归为四个方面的驱动:(1)教学需求驱动;(2)就业导向驱动;(3)学费补充驱动;(4)资源扩张驱动。这些动因都可以激发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动机有三种动机类型:慈善动机、个体动机和集体动机。目前,大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企业并没有获得明

6、显的收益,所以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动机尚停留在较低层次,所以凸显出企业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工学结合的深度发展。职业教育要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就要求企业与学校之间相互沟通,深度合作,企业在其中应扮演重要角色。作为企业,不仅应该向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该为学校提供市场信息,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职业技能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行业紧密联系,而具有优势的企业可以准确地鉴别出不断变化的市场所需要的技能,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工学结合更需要校企深度合作。但事实上,目前企业很难让学生从事核心职位,由于没有签

7、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许多在企业进行实训的学生很难参与企业的核心技术工作,难以获得真正的专业岗位技能,更多的只是打打杂,帮帮忙,参观学习,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企业大多只注重当前效益,更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因此,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开展工学结合的瓶颈之一。3•政府没有搭建好工学结合的平台,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初期,单纯依靠教学单位和企业的力量很难度过校企合作的瓶颈障碍,不能完善地实施工学结合的每一个环节,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时,需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力量,

8、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