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

ID:44101666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8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_第1页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_第2页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_第3页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_第4页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糖化血红蛋白对诊断糖尿病研究【摘要】在这个极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丰富物质供给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如今的中国已经走上小康大道,然而,在“温饱不愁”的今天,新的问题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一一糖尿病,也有人称之为“富贵病”。而近年所流行的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已引起医学卫生界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分析了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的问题。【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1糖化血红蛋白的概念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与葡萄糖(Glu)问持续且不可逆的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1]。在机体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寿命相一致,都是120天。而

2、且,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与人体内所形成的HbAlC含量成正比,当血液中的葡萄糖的浓度升高的时候,人体内的HbAlC含量也随之升高。所以,HbAlC不仅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运动量、饮食、抽血与否、是否空腹、是否使用降糖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主要是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电荷的不同,通过电泳法将之分离,得到糖基化的血红蛋白A1C(HbAlc)含量最高,这是糖尿病检测的中最为重要的指标。2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断2型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起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2]。这

3、主要是因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缺乏所引起,同时,高血糖会削弱胰岛B细胞对血糖升高所产生的胰岛素分泌的反应,而且,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对B细胞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会降低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转运的功能。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糖尿病患者,在这些患者的病发初期,其中有许多患者的血糖、血脂都处于高水平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其胰岛B细胞功能很差,而且这将会诱发B细胞功能衰竭,同时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最后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组织、器官代谢性炎症,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血红蛋白相与己糖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4、,这个反应是一个连续而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反应时间较为缓慢,但是其性质比较稳定。它在血液中含量主要与红细胞寿命和某段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有研究发现HbAlC29.0%的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病发时,HOMA—B显示明显的下降,这说明这些糖尿病患者在病发初期存在明显胰岛功能损害。而HbAlC在7.0WHbAlC〈9.0%有不同程度高基础胰岛素血症存在,这表明血糖浓度太高会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而当HbAlC29.0%时,胰岛素水平反而下降,过高血糖可因“高糖毒性”抑制了胰岛素的释放[3]。而且,葡萄糖的浓度过高对胰岛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由于血糖升高,导致细胞内的

5、糖含量增加,这就使葡萄糖氧化的过程有所损害,而且,这会减少胰岛素原的生物合成,导致胰岛素颗粒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它会阻碍到胰岛素基因的表达,促进B细胞凋亡。据研究表明,HbAlC在7.0WHbAlC<9.0%胰岛素抵抗明显,HbAlC^9.0%时,胰岛素抵抗不明显[4]。这主要是由于高浓度的血糖对葡萄糖转运子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这就导致葡萄糖利用下降,而且,对糖原合酶也有抑制作用,这就减少了糖原合成,最后导致血糖清除减少,从而加重了胰岛素作用缺陷以及加重了胰岛素抵抗。而且,血糖与血脂代谢紊乱有着和紧密的关系,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加,TG也会随之增加,HDL—C则会随之

6、减少。2型糖尿病固有的原发性衰竭主要是因为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同时,还有糖毒性和脂毒性所导致的获得性应激性衰竭。所以说,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血脂代谢紊乱也是主要因素之一。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胰岛B细胞功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初发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选择适当的治疗。3影响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因素3.1机体内因影响3.1.1有贫血症的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有影响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与血糖水平有关,因此,对于溶血性贫血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偏低,这是由于其红细胞生存期缩短了;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生存期相对较长,所以他的糖化血红蛋白

7、的检测值会偏高。3.1.2肾功能有问题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值也是不精确的尿素在机体内会分离形成氨和氧酸盐,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形成氨基甲酰。而肾病患者体内正好存在这种高浓度的尿素,尿素经过系列反应后产生的异氧酸可以与HbB链N端的颔氨酸结合反应,生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等电点相似,如果人体内的氨基甲酰血红蛋白浓度超5.4%,则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5]3.1.3患者的年龄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测量值呈正相关有研究研究表明,机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随着机体的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岁,HbAlc将增加0.012或0.010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