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定植于人胃黏膜并引起不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革兰阴性螺旋形细菌,大部分Hp能表达毒素相关蛋Bl(CagA)及产生空泡毒素(VacA)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也可诱导炎症反应而引起胃黏膜损伤。自1983年Hp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受到较高关注,Hp(特别是CagA阳性的菌株)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1994年被WHO列为人类I类致癌原。因此,对于冇症状的Hp感染者
2、,应权衡利弊后进行Hp根除治疗。Hp根除治疗对象包括: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有明显异常(指合并糜烂、萎缩、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者、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病药物治疗【相关药物】1・质子泵抑制剂(PPIs)包括奥美拉呼、兰索拉呼、泮托拉哇、雷贝拉呼、埃索美拉“坐。尽管ppi本身对Hp有一定清除作用,但主要是减少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而增强其他抗菌药物的作用。除与抗生索联用根除Hp外,还可用于消化性溃疡、吻合口溃疡、胃食管反流病
3、、胃泌素瘤。2.H2受体阻断剂(H2RA)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根除Hp,还可用于消化性溃疡、吻合口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相关疾病治疗。2.胶体铤剂包括胶体果胶钮、枸椽酸钮钾(CBS)、次水杨酸钮(BSS)、雷尼替丁枸椽酸祕(RBC),钮剂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壁蛋白质合成等机制而具有杀灭Hp作用,单一用药根除率仅0〜40%。钮剂还可在胃酸作用下在溃疡面或炎症部位形成保护屏障,并能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进胃黏液分泌,加速黏膜上皮修复临床上除联合抗生素根除Hp夕卜,还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
4、。4•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甲力,卡碧士)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合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用于敏感菌引起的鼻咽喉部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非典型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或与其他笏物联合根除lip。5•阿莫西林(Amoxicillin,阿莫仙)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并可用于联合根除Hp。6.甲硝哇(Metronidazole,灭滴灵)为硝基咪呼类抗生素,除用于抗滴虫和抗阿米巴原虫外,广泛应用于抗厌氧菌感染。7.咲喃哇酮(Furazolidon
5、e,痢特灵)硝基咬喃类抗菌药,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杆菌、志贺杆菌、部分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等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此外对Hp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选择原则】1・质子泵抑制剂(PPD+两种抗生素:①标准剂量PPI+克拉霉素0・5g+阿莫西林l.Og,每天2次X7天;②标准剂量PPI+克拉霉素0.5g+甲硝呼0・4g,每天2次X7天;③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1.0g+甲硝哇0.4g或吠喃卩坐酮0.lg,每天2次X7天。标准剂量PPI包括奥美拉哇20吨、埃索美拉卩坐20mg、雷贝拉卩坐10mg、兰索拉哇30mg。
6、2.H2受体阻断剂可替代上述方案中PPT,雷尼替丁150mg、法莫替J'20mg,但根除率可能会有所降低。3•钮剂+两种抗生素:①钮剂标准剂量+阿莫西林0.5g+甲硝呼0・4g,每日2次X14天;②钮剂标准剂量+四环素0.75g或l・0g+甲硝呼0.4g,每口2次X14天;③视剂标准剂量+克拉霉素0.5g+甲硝呼0・4g或咲喃呼酮0.lg,每口2次X7Xo祕剂包括枸椽酸锡钾220mg或240m.胶体果胶钮240mgo2.H2受体拮抗剂(H2RA)或标准剂量PPI+铤剂及两种抗生素组成四联疗法。3.可用雷尼替丁
7、枸椽酸(RBC)400mg替代推荐方案中的PPI。方案中的甲硝呼400mg可用替硝醴500mgo【建议】1.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疼痛症状明显时,选用抗酸剂为主的治疗方案。2.2000年Maastricht-2共识推荐将PPI加克拉需素和阿莫西林作为首选方案,而尽量避免首次治疗时合用克拉霉素及硝基咪哮类抗生素,以提高首次治疗根除率。3.四联疗法多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硝基咪畔类药物,改用其他药物如咲喃呻酮、胃内滞留型庆人霉素缓释片,或者延长PPI三联治疗疗程。参考文献[1]全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幽
8、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2):394-395.[2]刘文忠,吕宝妹,萧树东等•克拉霉素、咲喃哇酮合并兰索拉哇和胶体次枸椽酸铤短程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J]・胃肠病学,1996,1(1):11-13.[3]胡品津,李瑜元,陈湖等•克拉霉索、甲硝呼和兰索拉呼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1997,17(4):204-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