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ID:44156235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9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_第1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_第2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_第3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_第4页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推荐)2012-02-1222:02:031分类:10、课堂教学I标签:

2、字号大中小订阅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改革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改变角色。作为教师,必须改变的是驾轻就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首先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1.课

3、堂教学评价: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要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而不是看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收,即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

4、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1.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材岀发转化为从学工出发。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吋,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尽管也强调备课要备学生,在教案中却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最多只是在教法上考虑了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題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于按教材的编排体系,

5、认为应该具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却很少考虑。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彳昱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脈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6、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况。1.教学进程: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的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适应的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尽的。如设计出精细的提叵I,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笔而课堂教学杲一个动态的

7、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弹性化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表面上看,是教师的随堂机智显得尤为重要,而隐藏在随堂机智背后的恰恰是教师的观念和专业素养。即使是旁观者,也应该是积极的旁观者。如学生在自主规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1.教案撰

8、写方式:从“剧本式”的,只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转变为把课前设想、课屮实践、课后反思融为…体的教学案例。长期以来,教师撰写的教案基本上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四个部分组成,用大量的篇幅仅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的描写教学过程,无视教学对象的存在,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约成了“师问生答式”的“教案剧”。因此,要满足“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并在课堂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就要规范教师的备课程序,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教案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