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

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

ID:44178838

大小:3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9

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_第1页
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_第2页
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红楼梦》为例谈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始自隋朝、止于清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虽然废除已近百年,但后人对科举制度的评价却众说纷纭。有人将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孙中山先生肯定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使一大批地位低下、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登上历史舞台。但也有人形容科举是“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人间炼狱”,将其与缠足、鸦片、纳妾一样视为腐朽落后的东西。这些反差如此悬殊的评价

2、给科举制度这一历史遗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究竟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知道在明清两代,想要登上仕途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要通过科举考试。一般的知识分子,不管是想要一展长才,或者是享受功名利禄,都必须要通过重重的科举门槛。但是当时科举制度过于僵化,不仅命题范围狭小并且考试内容一成不变、文章形式为八股文。我们在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儒林外史》里边的范进中举,看过秦香莲之后,对科举制度就有这样一种感觉,好多人为了考状元,人格完全变了,变成了无用的废物。他们可以不要妻子,可以失去正常的思维方式,科举制度造成了他们人格上的

3、灾难。八股文束缚了他们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失去了主体意识。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不仅失去了积极意义,反而起着阻碍作用。在明清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家对科举制度的强烈批判。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全书就以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为中心,运用辛酸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科举下士大夫的人性扭曲和内心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向读者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同时,书中也暴露了封建末世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蒲松龄更是一位屡经科考而不售的科考受害者,对科举的弊端,有着深切的体验。这种带

4、有切肤之痛的人生体验,在《聊斋志异》中得到了体现。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独特地选择了知识分子这个社会阶层的视角,通过对他们的生活遭遇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罪恶。而《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笔触几乎批判了整个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形象地、有预见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没落和崩溃的趋势。对于科举制度

5、作者借贾宝玉对八股文和那些热衷功利的人的厌恶坦率地表现出来。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突出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来的追求民主和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他生长在功名富贵之家,却极为鄙视功名富贵。他生活在科举是正途出身的时代,却极端鄙弃科举制度。他虽然与封建秩序格格不入,但又对周围环境无可奈何,他虽然满怀希望寻求新的出路,但又无路可走,所以他的人生备感痛苦、困惑。当他目睹了发生在身边的一幕幕丑剧和悲剧后,对人生和尘世有了更多的独特感悟,产生了浓厚的失落感和幻灭情绪,出家就成为他唯一的归宿。贾宝玉在

6、当时很多人看来是无所作为的一个人,整天混在脂粉堆里,不读书不上进的一个纨绔子弟。曹雪芹就是通过写贾宝玉这种无所作为的人生思想来写他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贾宝玉对科举制度一贯极尽嘲讽,称参加科举之人为“禄蠹”。别人劝他读书他偏不读,要读就读《西厢记》,其他的《大学》、《中庸》、《论語》、《孟子》四书五经,通通认为是杜撰的坚决摒弃。宝、黛为何会相爱?有一个前提就是黛玉和宝玉一样视科举为粪土,反对仕途经济。他本来跟薛玉钗还不错,有一次薛宝钗跟他讲话,就提到你也该读读书了,年龄也不小了,要准备科举考试了,要走仕途经济的路了结果他就马上把脸翻了,你

7、给我出去吧,我这个地方沒有你的地方,我这个不懂仕途经济的,你们赶快出去。一点不含糊,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贾宝玉绝对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也不去求什么其他的功名,他就要跟姐姐妹妹在一起,高高兴兴自由自在的过一辈子就行了,从当时阶级安排的道路来讲,他这种做法是对抗统治阶级安排的道路,因为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就是做官,就是参加科举,没有第二条路,他坚决不走这条路,走他自己的路,就是跟姐姐妹妹们在一起,过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实际上他是宣扬那种自由人生的道路,因为那个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了,他找不出另外别的路,他不可能想出更好的道路来,所以他只能

8、寄托于此了。而宝玉出身富贵家庭,有祖母的溺爱,只要能躲开父亲贾政的约束,他还可以选择避开。但他是极少数的幸运之人,一般的读书人要出仕科举,八股文是唯一的途经了,他们沒得选择。“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透出的是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