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

ID:44247019

大小:4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_第1页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_第2页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_第3页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_第4页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8.0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8届安徽省安庆一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代经历了由盛而

2、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唐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陈子昂的《感遇》38篇,通过“幽居观天运”思考人类生死、朝代兴没、世情播迁,探寻自己在“天运”“物化”中

3、的位置,寄托了冀遇良时、奋发有为的壮心。开元诗人以同样的思维方式观察天道人事,感到的则是“明圣不世出”“千载一遭遇”的庆幸。这就大大拓宽了创作者的胸怀和视野,激发起及时建功的热情,以及对光阴的加倍珍惜:“日月千龄旦,河山万族春。怀铅书瑞府,横草事边尘。不及安人吏,能使王化淳。”“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放眼千载,满目河山,无论是在朝廷、边塞还是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站在这样的高度观察时代、审视自我,使开元诗人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也使他们的诗歌情调更为爽朗,境界更

4、为宏阔。正是在这样的思潮中,李白在《古风》中提出乘时而起的创作主张:“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唐玄宗早年励精求治,李白也和多数诗人一样,认为开元年间已经复兴了尧舜垂衣而治的太平之世,看到才子们纷纷乘此时运,各展才能,像鲤鱼一样跃过龙门,写出文质兼备、光彩辉映的诗歌,自己更是希望像孔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令著述照耀千秋。李白在此赞美盛唐诗坛群星灿烂的盛况,表达盛唐文人开创“文质相炳焕”一代诗风的共同使命感,以

5、及登上文化高峰的强烈自信心,正是出于不愿辜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而在安史之乱中,杜甫处于家国兴亡的危急关头,写下大量忧国忧民的传世名作,同样是出于“忠臣词愤激,烈士涕飘零”的创作激情。他怀着期待国家中兴的热切希望,用诗笔记录这一历史时期所有重大事件,并深刻地揭示出人民在官府诛求和战场血泊中呻吟的苦难命运。正因如此,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不朽的“诗史”,在千载之下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唐时期,白居易更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时的唐朝已经处于衰世,诗人们面对的是一个陷于多重矛盾和危机中的

6、社会。因此白居易指出诗歌的作用是“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并以许多讽喻诗广泛触及中唐各种社会政治问题,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力度都是后人所不能企及的。由此可见,无论是盛唐还是中唐,文学高峰的产生都与诗人们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密切相关。(节选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治世乱世的文学都取得极高成就,文人们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B.开元诗人观察天道人事的思维方式同于初唐,故未拓展胸怀仅激起建功热情。C.唐玄宗早年,盛唐诗人也和李白一样,希望像孔

7、圣那样总结一代的政治文化。D.李白、杜甫、白居易具体创作各自不同,但都有为时代而创作的自觉使命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治乱两个方面审视文学创作,深入阐述了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B.文章援引丰富事例以论证文人为时代而创作的使命感是文学高峰形成的前提。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李杜的创作,彰显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D.对于文人使命感,文章先总述,再逐层分析,最后强调其与文学高峰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初唐文人创作不能体现

8、时代风貌就可能形成不了文学社会繁荣一致的盛况。B.开元诗人感到,在朝廷、边塞、地方都可建立使人民安定、风俗淳朴的功业。C.只要不负“休明”时代的自觉性,盛唐文人就能开创“文质相炳焕”的诗风。D.唐代文学高峰给人启示,诗人为时代创作的自觉使命感与文学高峰密切相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摆龙门阵冰心喜欢北平的人,总说昆明像北平,的确地,昆明是像北平。第一件,昆明那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