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

ID:44255301

大小:658.7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0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_第1页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_第2页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_第3页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_第4页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块六专题十三课时活页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时活页训练1・(2010年高考福建理综卷)某实验小组研究橡皮筋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将原长约200mm的上端固定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20g),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10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M与拉力F关系的图象如图13—36所示.从图象中可以得出()A.增挂钩码时V与F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川与F不成正比B.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C.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

2、相等D.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解析:选D.从图象看,图线呈非线性关系,说明所挂钩码已使橡皮筋的形变超出弹性限度.故选项D正确.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选用点迹清晰的部分纸带进行测量.测得重物下落至某点时的速度为皿,由该点下落高度〃2v2/2/诡/2v2/2/vl/2h0壮0•~h0■hT/2Z0AD时的速度为V,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13—37应是()BC图13-37解析:选B.要满足机械能守恒则阴=如分一如略故可得如;=纟〃+如£因此可得B正确.3・(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3、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13—38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OABCD521$4L56J11图13-38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56—51)等于(s2—s})的6倍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解析:选C.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A错.根据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有歸—sn=(m—ri)ai9可知&_£i)等于($2_,)的5倍,B错.根据〃点为昇与C的中间时刻点有加=卷C对.由于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图13-394

4、.(2009年高考山东卷)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13-39,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定在墙上的两个钉子/、〃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答案:(l)BCD(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4.在“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

5、实验中,需要利用如图13-40图13-40①接通Si,调节从,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②再接通S2,调节/?2,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③读出R2的阻值,即认为rg=R2.已知电流表满偏电流为500gA,其内阻约在100Q左右,实验室配有的可变电阻有:A.电阻箱(0〜10Q)B.电阻箱(0〜9999Q)C.滑动变阻器(0〜200U)D.滑动变阻器(0〜20kH)(1)电路图中Ri应选,局应选・(2)若上述实验中,读得/?2的阻值为100则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填“偏大”或“偏小)(3)若将此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2V的电压表,应联一个阻值为Q的电阻.解析:(1)利用半

6、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为减小测量误差应使R»R2,故乩应选D•因000Q,所以尺2应选B・(2)因为在实际电路中,S2闭合后,干路/总增大,而G读数变为丸,所以〃?2>丸•所以忌V%,而认为R1是的测量值,故%的测量值偏小.(3)将满偏电流4=500pA的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应串联电阻,电路如图所示.2VU2所以心+^=^=500x106q=400°°所以/?=4000-/?g=3900(n),应串联3900£1的电阻.答案:(1)DB(2)偏小⑶串39005.(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卷)某同学利用DIS、定值电阻/?()、电阻箱乩等实验器材测量电池a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装置如图13

7、-41所示.实验时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外电路的总电阻值用电压传感器测得端电压U,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如图13-42所示的1/U-1/R关系图线么重复上述实验方法测量电池b的电动势和内阻,得到图中的图线方.图13-42(1)由图线a可知电池a的电动势E=V,内阻%=£1.(2)若用同一个电阻R先后与电池a及电池b连接,则两电池的输出功率几几(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电池的效率%=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解析:(1)图线与纵轴的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