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

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

ID:44266475

大小:3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_第1页
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_第2页
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_第3页
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_第4页
资源描述:

《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检查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例举摘要"通过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以及肺心病的临床诊断总结,讨论了CT检查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关键词:CT检查肺部临床意义一、周围型小肺癌的CT临床诊断周围型小肺癌(SPLC)是指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部位,直径〈3cm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近年来多层螺旋CT的出现,为SPLC的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我中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例加以分析和总结。1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年龄40〜72岁。病灶直径为1〜2cm的3例,2〜3cm的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木组5例均先行胸部CT平扫(

2、层厚层距均10mm),发现结节病灶后对结节薄层平扫(层厚层距均2mm),确定结节最大层面后以3.0ml/s的速率从肘静脉注射优维显100ml,于注射1、2、3、4、6、8min分别对病灶中心进行连续扫描,测定结节屮心层面3~4个区域的CT值并取其平均值为结节CT值,CT值计算包括平扫和增强后各时相的CT值及强化值,并计算结节最大强化值,从而得到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2结果木组5例周

3、韦

4、型小肺癌CT平扫3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2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于增强4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

5、度曲线呈抛物线状。本组3例冇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1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1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3讨论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功能,一次屏气可扫描多个层面,避免了普通CT由于呼吸运动病灶漏掉,且螺旋CT数据采集量大,可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螺旋CT平扫可发现周围型小肺癌结节有以下征象:结节边缘分叶征,表现浅分叶和深分叶两种,病理基础是瘤体向肺小叶内扩散及各部生长速度的不同所致;结节边缘毛刺征,山于癌性浸润,肺癌结节边缘毛糙,CT表现为病灶边缘细而短的毛刺,良性肿块也可有毛刺,毛刺表现为粗而长;结节内部结构可见空泡征,位于病灶边缘或周边,病理基础是病变中正常和气肿的肺组织同时存在,结节状病灶内瘢痕组

6、织收缩,使残留肺组织发生泡性肺气肿;血管集束征,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血管集束征并非肿瘤的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管的包绕所致;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规则线条影自结节牵拉胸膜,胸膜凹入形成典型的喇叭口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耍。本组螺旋CT增强扫描周围型小肺癌完全强化3例,周围强化2例,于增强1、2min后全部病灶强化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IIU,而后缓慢回落。强化机制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血供源于支气管动脉,肿瘤间质内的血管丰富,且分化不成熟

7、,血管分布紊乱,基底膜不完整,管壁通透性高,有利于大分子的对比剂渗入细胞间隙。由于部分微血管扩张,有利于对比剂在血管内停留,导致周围型小肺癌增强后迅速达到峰值,而后缓慢回落。周围型小肺癌虽然原发病灶较小,但可发生邻近及远处转移。结核瘤的病灶中心因干酪样坏死,血供很少或不存在血供,增强后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较少,常为周边轻度强化,部分强化不明显。于增强4min后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最大强化值在10HU左右,其时间密度曲线呈平坦形。炎症结节因急性炎症早期可出现暂时性血管痉挛,但持续时间较短,几分钟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另外炎症组织水肿使静脉受压,回流受阻,使对比剂在细胞外液滞留时间

8、延长,因此急性炎症时强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炎症结节在增强4min后达到峰值,口高峰持续5~6min,后缓慢下降,最大强化值在35〜100HU,与周围型小肺癌增强对比明显不同,结合其他影像学特点,多能作出鉴别。CT灌注目前已成为常规检查屮的一部分,在利用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进行肺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特点全面分析,以防误诊。二、肺心病的CT检查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高原地区发病率较高,肺动脉高压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重要病理牛理表现,它往往早于临床症状而出现,临床检测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有许多方法。主耍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二人类,现就通过CT测量肺动脉直径以探讨其对肺心病肺动

9、脉高压的诊断价值。1、对象与方法经临床检查确诊并符合1997全国肺心病诊断标准的肺心病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65岁。患者均在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胸部X线片和CT检查。所有患者均做常规CT及CT血管增强扫描。测量肺总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直径,测量部位为左右肺动脉出口。2、结果胸部CT检查及血管增强扫描测量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出口直径:治疗前后;肺心病组和慢阻肺组,主肺动直径,右肺动脉直径,和左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