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ID:44302192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_第1页
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_第2页
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浅谈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摘要:随着索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已愈来愈被我们师生强烈地需求。其中,语文美育、审美阅读的提出和实施更是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融入了语文美育的语文课堂能够让学生在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关键词:语文美育语言美意境美人情美我们知道语文具有工具性和知识性,但如果把它们当成纯工具性、纯知识性教学,其中就没有了美的感受,没有了情的愉悦,也就是说,没有从审美的角度去实施语言知识教学。然而,当我把语文教学和审美教学结合起来时,我惊奇地发现: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不仅爱美情

2、趣、审美能力、欣赏水平大为提高,而且阅读能力、思维创造能力也明显增强了。一、美“读”,感受直觉的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利用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耍看,口要读,耳要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的形象,接受课文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于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

3、过美读能把诉诸视觉的无声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借助课文的语言文学描述,通过再造想象的活动,在头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弓I起心埋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二、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学生对美的形象的感知能力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耍素,不能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其它美是很难体味到的。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若能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动人的艺术境界和迷人的音乐氛围里畅游,定会开阔视野,陶冶美好的情操。例如高中语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笔调清新,语言简洁流畅、从容不迫而又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特别是文中对一些

4、自然景物的描写,生动具体,为文章增添了抒情色彩。文屮写小屋与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O写小屋与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O这些描写的语句,有的幽雅恬淡,有的绚丽清新,有的迷离朦胧,有的隽逸潇洒,学&若能细细品味,定能得到美的启迪。三、体味作品的意境美,通过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欣赏作品意境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注重意境美的创作,做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0如苏轼的《前赤壁赋》,一开篇,苏轼就以诗i般绮丽、妙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幅秋江月夜

5、泛舟赤壁的美好景致,令人宛然置身于一幅月口风清、水天相连的画面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Z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诗情洋溢,lUii意盎然,真是如诗如画,他评赞王维“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题蓝田烟雨图》),止可以拿来评赞他口己。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课时,我们不仅仅领会到了其中的语言美,更感受到了这种融情融理的景致美!“纵-苇之所如,凌万顷Z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多么奇妙、新鲜、独特的感觉:随心所欲,一任苇叶似的小船自由飘荡,掠过洒满月光、茫茫无际的万顷碧波。浩浩荡荡好像驾着风凌空

6、飞起,不知道要飞向何方;飘飘忽忽,仿佛脱离人世而超然独立,像道家修炼成功登上了仙境…般!带领学牛学到此处,眼前已浮现出秋江月夜泛舟的美好景致,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师生舒畅、豪放的情感,正所谓触景纶情!四、深挖作品的人情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纯美的品质教师若能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则能发现人类精神的闪光,起到感染学生、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塑造美好的人格。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如果先讲上阕写景,再讲下阕写人,然后总结出作者“有心报国,壮志难愁”的感叹,则不免有些干涩、牵强,学生也不会深入理解。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景美(雄奇壮丽)与人美(雄姿

7、英发)的和谐统一(如画江山造就一代英雄),继而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被贬黄州的现实,理解作者波涛起伏的情感,再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作者加以对比,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使美育达到更高层次。总之,利用教材进行美育是语文课的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平吋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美的因素,积极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参考文献[1]张天喜语文美育简论•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5,12o[2]张天喜张晓明任健等古诗文审美•三秦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