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

ID:44318077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_第1页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_第2页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_第3页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_第4页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汉提喻习语对比研究摘要:提喻是众多设喻修辞手段屮的一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和对英汉词汇中的提喻习语进行了研究,并辅以实际英汉语料进行对比说明。关键词:英汉提喻习语英汉语料对比1•概述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是语言经过长期的沉淀所得,因此大多言简意丰、形象生动。《柯林斯英语辞典》(2000)将习语(idiom)定义如下:“习语是基于某种特殊组合而被放在一起使用的一组词,其整体意义不同于个体意义的简单相力U(Anidiomisagroupofwordswhich,whenthey

2、areusedtogetherinaparticularcombination,haveadifferentmeaningfromtheonetheywouldhaveifyoutookthemeaningofallindividualwordsinthegroup.)。”《牛津英语大辞典》则将其定义为:"基于使用而建立的一组词,其整体意义不可由其构成成分的意义推测而出,比如overthemoon意为欣喜若狂,seethelight意为领悟等(Agroupofwordsestablishedbyusageashavingamea

3、ningnotdeduciblefromthoseoftheindividualwords,e.g・ovetthemoon,seethelight・)。"《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没有“习语”这一词条,但是对于“熟语”定义如下:“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口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來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我们将idiom在汉语中的对应词称为“习语”。习语是英汉词汇中的特殊成员,众多设喻修辞手段在其中得以体现。英汉习语设喻手段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

4、比如已有许多学者对英汉隐喻或转喻习语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探讨。然而,对于提喻习语的研究,相较前两者而言讨论较少。本文将对英汉提喻习语进行探讨并辅以实际英汉语料进行英汉对比说明。2•英汉提喻习语对比2.1何谓提喻?如果说转喻的研究较隐喻少的话,那么关于提喻的则更少。张维友(2004)将提喻定义为:“提喻是一种修辞格,它以部分来代替整体,单个代替类别,材料代替制成品,反之亦然(Afigureofspeechbywhichapartisputforthewhole,thewholeforapart,thespeciesforthege

5、nus,thegenusforthespecies,orthenameofthematterforthethingmacle.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是借用和某人某物密切相关的词来代替某人或某物,重点突出局部代替整体或整体代替局部。但是同隐喻转喻一样,提喻不仅是语言的,更是认知的oLakoff&Johnson(1980:36)认为提喻是一种特殊的转喻。许多语言学家都注意到这一尴尬局Ifli,即转喻和提喻这两个概念之间确有重合,许多人对它们之间的区分混淆不清。对于转喻和提喻的区分,李国南(1999)认为:“转喻(metonym

6、y)中两个名称的所指应屈迥然不同的两个事物,只是由于两者总是处于'同现关系'中才取而代之。而提喻(synecdoche)中两个名称所指处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之屮。”我们试用以下两图说明这一区分。左图为提喻关系示意图,右图为转喻关系示意图。关于提喻和转喻的区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凸显,使得整体与各部分之间得以替代,这就是提喻;基于邻近性使在同一个认知域内的各部分之间相互替代,这就是转喻。2・2提喻习语对比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的。高度凸显的实体作为“认知参照点”(Cogn

7、itivereferencepoint),以激活其他不那么凸显的成分。如果说在“以部分代整体”的提喻关系中,是对部分“凸显性”的强调的话,那么“以整体代部分”的提喻则是对整体“凸显性”的强调。比如:英:汉:wallshaveears隔墙有耳用"ears”和“耳”这一身体的器官代替“人”,凸显的是“用耳朵听……”这一特征,是一种典型的提喻用法。如前所述,提喻屮的两个概念是通过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获得心理可及(mentalaccessibility),在实际语言使用当中表现为图形(figure)和背景(ground)的心理可及。丹麦心

8、理学家Rubin提出了图形卜背景分离的观点(Ungerer&Schmid,1996:157),并设计了著名的“人脸/花瓶图(theFace/VaseIllusion)”。当以黑色部分为背景时,我们看到的图形是花瓶,而若是以白色部分为背景时,我们看到的则是两张人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