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教学案例

《牧歌》教学案例

ID:44362615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牧歌》教学案例_第1页
《牧歌》教学案例_第2页
《牧歌》教学案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牧歌》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牧歌》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三课《牧歌》,它属于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本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牛以参与的方式欣赏,培养学牛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首先,先让学牛复习带有力度变化的发声练习,感受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牛通过自己的歌声表现岀月亮慢慢下山的情景,为新课内容作铺垫。再让学牛复习上学期的歌曲《我的小绵羊》,从而让学牛回忆带有内蒙民族风味歌曲的特点。课件出示思考题:民歌分为哪几类?你能说岀各类的代表曲目吗?教师从旧知导入,让学牛回忆学过的民歌,学牛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让学牛一起欣

2、赏几张蒙古族图片,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民俗风情。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它是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蒙古族民歌,经过作曲家瞿希贤把它改编成了无伴奏合唱曲,使这首民歌的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加丰富。师:(启发学生讨论)听完《牧歌》,你眼前仿佛岀现什么景象?什么叫无伴奏合唱?生:我想到了蓝天、白云、羊群、草原。教师根据学牛回答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光画面,将他们引入意境,并向学牛介绍无伴奏合唱知识:“无伴奏合唱”是只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堂唱诗班所在的参拜席,至文艺复兴后期这种合唱形式才开始用于牧歌等世俗音乐

3、中。这种纯音乐演唱形式能充分发挥各声部、音区、音色的表现力,又能保持音色的协调统一。师:让学生复听《牧歌》,再次感受它的内容和旋律美。师:(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第一组同学从旋律上分析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意境?生:(反复聆听)旋律高亢、悠扬。师:第二组同学结合复习歌曲《我的小绵羊》从歌曲的节奏、速度、音乐形象展开对比分析。生:(用列表的方式回答)师:第三组同学从合唱效果上分析。生:女高音象征着蓝天、白云,女低音象征着草地、羊群;整个四声部丰满的人声音响象征着牧区一派美丽、壮阔的景象。师:第四小组同学从力度的变化上分析。师:(启发思考)歌曲中哪些

4、地方应标上力度记号?力度记号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生:通过反复聆听根据教师在每遍听前作的分析引导,得出结论。“V”记号表示羊群仿佛从远方来,把我们带进了草原;记号表示羊群仿佛渐渐远去。师:通过反复欣赏,同学们对《牧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表现《牧歌》的意境?大家分组讨论,人人参与。生:(根据自身特长分为四组进行练习,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歌曲,①声乐组分成两小组,一组唱主旋律,一组用"mu"哼唱;②器乐组用竖笛吹奏主旋律;③美术组画岀自己心目中的草原;④舞蹈组根据歌词即兴创编舞蹈动作)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

5、初步感受和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大家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牧歌》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设计了一种分组分段聆听并讨论的教学方法,分四组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讨论、分析,教师给予指导、各组进行交流,通过各组分析讨论,协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精心组织,想了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从复习歌曲入手,让学生回忆带有内蒙民歌风味歌曲的特点,再让学生欣赏蒙古族图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民俗风情。然后,让学生聆听《牧歌》,启发学生联想听后眼前仿佛会岀现什么景象?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意

6、见。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用课件分别向学生展示风光图片,使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为后面理解全曲打下了基础。其次,为了让全体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对《牧歌》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我设计了一种分组分段聆听并讨论的教学方法,分四组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对歌曲进行讨论、协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音乐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要组织学生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通过演唱、演奏、创造、表现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锻炼技能。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将他们分为声乐组、器乐组、舞蹈组、美术组用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

7、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最后,教学内容的延伸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欣赏此曲,引导学生了解、关心少数民族,潜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