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的“教材观”

浅谈我的“教材观”

ID:44391093

大小:9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我的“教材观”_第1页
浅谈我的“教材观”_第2页
浅谈我的“教材观”_第3页
浅谈我的“教材观”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的“教材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的“教材观”(2007-11-080&08:00)上而是李烈校长在题为《对当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中关于“教材观”的视频。在看我的本文之前,请点击收看这段视频剪辑。(李烈校长的简介,请看前一篇文章。)前言在教育战线上,李烈校长是一位成绩卓著、贡献巨大的特级教师和优秀校长。我早年也曾有幸听过她的课,有机会一睹这位名师的风采。李校长《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内容丰富,无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正确而巨大的指导作用。木文不打算全面谈口己听了这个讲座录像的体会,而只就“教材观”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点”浅谈自己的认识,是因为我听过不少

2、小学老师的数学课,总觉得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还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的问题。我认为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改革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文“新教材它绝对不是至高无上、不可以更改的。”这真是至惠理名言。从广义来说,不要说区区教材了,连宪法和党章都可以修改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起了变化,宪法和党章都作了相应的修改,这己经是中国儿十年的事实。从狭义来说,课本也有不完善之处。有的课主题图的情境也确实太差了,如果硬要拿课本的主题图进行教学,我觉得实在是不够好。例如四年级上册第86页《温度》的主题图,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天气预报员播报的天气预报,似乎

3、与实际电视台的习惯不一致;二是主题图卞画的寒暑表也与实现生活不符,这样的主题图,实质违背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理念观点。对这样的主题图大有改动一下的必要。(下面是该课时内容2007年版课本图片。)温度七生活中的负数今V.讽低1法*下21CJU(I)你怎么表示5C和零下2C?我们通常用45*C表示零上5"C,用2C札示零下(2)从下图中你了解列T哪些仕息?•-I5C牟下2X:比0C还要低.2€3C2IL1CL0_1(L勿•C521ad2L0~g•oi•C匚c3:远1匸Qidad略尔淇(3)在下图中标出这些城审的最高弋温和最低七温。♦3IT-;»V拉萨昆明教材是人编的

4、,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些问题是可能的。例如四年级上册第23页“小实验”屮的右图,要求学生“量一量,此时绳子和直线血?所夹的角是多少度”。这道题出的不合时宜。因为在此以前,教材认识的直角是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出來的(二年级下册第69页),还未出现过角的度数及量角器使用的知识,对角的度数和量角器的使用,耍到本册第26〜27页《角的度量》才出现的。事实上教材每一年都有一些变动,这是编者发现问题加以纠正的表现。另一方面,课本主题图中的事物有时候换了更好一些,例如五年级卜-册《包装的学问》的主题图,包装的是糖杲,而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民乐小学张雪妍老师就不使用它,张老师上课时拿几块舒肤佳香皂代替了主

5、题图屮的糖果,我觉得很好。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课本仅仅是一个例子,“不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百分Z百的依据”。这个观点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在我们口常教学屮应当如何使用教材呢?李烈校长在这个讲朋屮没冇具体说明,对此,我就有点话耍说说了。李校长只是说了不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百分之百”的依据,但毕竟可以作为依据,问题在于不要是“百分之百”,要不然,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这个课木做什么?假设大部分都不用课本小的“例子”,那就耍自主选用例子了找例子,改变其“设计、安排以及顺序等等”,要花费多少时间、钱财,耗费多少人力物力?非万不得已,我们能这样做吗?在未听李校长关于“教材不能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法”的

6、说法之前,我还没有听任何人说过“教材是个法”的说法。听了李校长的这句话,倒使我想起了我在年轻吋在一次全县的小学数学教学人纲学习会上,听过作辅导的老师说过,教学大纲是我们教学屮的一个要共同遵循的“法”,我至今还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学科教学屮,不妨把该课的“课程标准”看作该科教学的一个“法”,因为它毕竟是国家行教育政机关主持制定的一个对某科教学具冇指导性的的文件,是供全国教帅共同实適的,英权威性是不容否定的。当然不能说它是至高无上的,至少在教育的领域内,还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文件。所以我们上面的法字是加了引号的,以表示其作用之人。课程标准也罢,教材也罢,各有其恰当的作用

7、,谁也没有用“至高无上”、“不可更改”这一类极端的词语去形容过它们的作丿乩对教材的更改,要建立在“如果我们自己对课程有深一些的了解”在基础之上,这是李烈校长很鲜明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即:倘若你不具备李校长所说的那个“如果”的话,那么你还是老老实实地使用教材去施教也罢。我不知道我的这样理解有没有违背李校长讲话的原意,但至今我还认为这个理解的观点是对的。对课程标准的理念没有多深的理解,对教材的意图也不其了了,就一味去考虑“创造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