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

ID:44393268

大小:3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_第1页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_第2页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_第3页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_第4页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有效讲授(黄燕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有效讲授》中山市开发区第一小学黄燕凤【摘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本文从为什么要有效讲授、什么是有效讲授如进行有效讲授来阐述。【关键词】有效讲授新课程标准讲授时机一、有效讲授的必要性1、《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

2、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过去的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放弃教师课堂讲授工作,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是对教师角色的一个很好比喻。他说:教师就像助产婆一样,不是自己在生孩子,而是帮助别人在生孩子。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学习和思考,而是在帮助、指导学生学习、思考,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把握有效讲授的时机。2、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过长、过于冗繁的讲授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懈怠甚至逆反心理。据

3、研究测试,讲授15分钟,学生能记住讲解内容的41%,讲授30分钟,学生能记住讲解内容的23%,而讲解40分钟,学生只能记住讲解内容的20%。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讲授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其内容的保持率就越低。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讲授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了。二、何为有效讲授有效的讲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智,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的同时,要努力把蕴含在入口的智慧价值和方法价值充分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的开展充分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内在统一,要善于根据教授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讲授方式,使叙述和描绘相结合,

4、占据与引导相结合,分析与概括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善于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用情景创设学生的思维之场,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的灯。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该讲授什么,应视学生的需要而定,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超过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机械盲目地讲授。三、如何进行有效讲授(一)确定好讲授的时机1、情景创设,适时讲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拉近师生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讲授的时机来看

5、,应在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为能”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讲授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此时的效果最佳。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新授课《认识比》中,一开始我采用了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大课间活动视频,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紧接着提出问题:六(1)班有男生22人,女生25人参加跳大绳比赛,可以怎样表示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即和的关系)有的则说差的关系?还有的说他们是倍数关系?这些都是学生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其实这时候学生处在一个江郎才尽的境地了,这时教师讲授的时机也到了,于是我引导他们说:“同学们

6、,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那有没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比”。2、知识的重难点,精要讲授。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每个课型都存在重点难点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无助的地方,所以每堂课知识的重难点都是讲授的焦点。通过讲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困难中走出来,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这一单元时,学生对于何时求表面积和体积比较难以判断,往往出现审题不清,用错公式等失误。针对他们的不足,我设计了一

7、节对比练习课,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找到彼此的不同。从而能明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有一题:制一个棱长3分米的正方体铁皮油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如果每升汽油重0・73千克,这个油箱最多能装汽油多少千克?(铁皮厚度不计)这一题的重难点是两个问的要求不一样,教师首先要重点讲授第一个问题一一求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可以从表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可以看出;第二个问题一一学生往往直接把第一问的答案乘重量就以为对了,其实如何要求重量首先要求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因为题目有体积单位“升”来提醒我们。3、在知识结构上(应用易错处)讲授。一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发生混乱,教师要针对

8、这样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