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

ID:44405405

大小:6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1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_第1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_第2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_第3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_第4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8年古诗词鉴赏题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曲江①对雨②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胭脂湿,水存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

2、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C.诗人不说风吹水存,却言"水存牵风",赋予水芳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爰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答案:AE(A项「雨"是全诗的诗眼,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标题中的'W字;后两联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E项,〃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理解错误,尾联写出了作者渴盼恩泽重沐,—展怀抱,令人伤感。)2.本诗

3、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首联颔联动静结合,移情于景,表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以景物表达出诗人那种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颈联和尾联委婉表达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的忠君忧国之心和对国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颈联讲龙武禁军今日龙辇已废,芙蓉殿里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一派荒凉景象。尾联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时〃一词表现出自己的期盼。(诗歌的前三联写景,作者借景抒情,解题时首先要明确景物的特点,颈联是追忆与现实的对比,昔盛今衰的现实令人叹息,从而表现出一个爱国诗人对国家、君王的忧念

4、之情;尾联用〃何时"表达期盼,期盼的是皇上下诏赐宴,群臣聚会,歌舞升平。由此,作者的情感不言自明。)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2.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

5、〃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A.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B.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

6、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答案:B,E(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答案: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想之情。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

7、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1分)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唐)岑参①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

8、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A.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