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

ID:44419774

大小:256.2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21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_第1页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_第2页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_第3页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_第4页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有效引导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福建省泉州师院附小实验研究课题组谢玉娓林丽珍执笔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本课题是福建省重点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在2004年,我校参与了该课题的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并于2006年通过课题专家组的审批,顺利结题(下称“首期研究”)。在“首期研究”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当代数学课程教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H的,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让学生

2、通过思考与探索,获得解决问题的体验、策略和猜想。初步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策略,并将之推广到课堂教学中,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促进了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在“首期研究”屮,我们发现,虽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己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和接受,但要把这一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其间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在学校里,课堂和班级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成长被教师控制,教师可以决定学生如何发展,甚至恨不得代替他们去活,去成长。”(叶澜教授〈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中,虽然实验教师致

3、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然而却存在着“没问题、不会问、不让问、图形式、对象定不准”等问题,因此,如何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I韦I,提升课堂有效性可以说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重中Z重。为此,我们提出了“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圉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并把它作为“首期研究”的延续。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木课题的研究,拟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学的有关理论为依据,以我校实施“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成果为起点,对如何营造有利于小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的

4、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探索。1、课堂是教育活动最基木的构成要素,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主要场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运用策略,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软环境,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完善自己,形成一支有较高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的创新型教师队伍。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和职责不是教学生如何去活动,而是激活学生口主活动的内动力,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动力源。这是教师教育艺术的极致。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创造述给教

5、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3、继续进行新课程卜•的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悄感和价值观;使学生愿学数学、会学数学,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的认识以及本课题首期研究所总结的经验成果,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多个子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及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提出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关于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1、关于“和谐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结构的科学性的研究2、探索和谐课堂

6、构建的内在机制,构建“和谐课堂”的-•般模式。(-)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从而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学会”到“会学”,迅速掌握知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三)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数学活动主要方式与实施途径的研究2、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引导策略的研究(预设与生成)(四)关于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研究1、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化”中作用的研究2、培养

7、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五)关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研究1、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和手段的研究2、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语言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分析。K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彖。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屮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

8、意义;(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