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

ID:44564823

大小:35.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1页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2页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3页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4页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肺胀的中医治疗方法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绡,腕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根据肺胀的临床证候特点,与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类似。肺胀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二)病机病位一一首先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基本病机一一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瘀血,结于肺间。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互结病理性质一一标实本虚,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多以标实为

2、急。病程中由于肺虚卫外不固,尤易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诱发或加重。若复感风寒,则可成为外寒内饮之证。感受风热或痰郁化热,可表现为痰热证。如痰浊壅盛,或痰热内扰,闭阻气道,蒙蔽神窍,则可发生烦躁、嗜睡、昏迷等变证。若痰热内郁,热动肝风,可见肉觸、震颤甚则抽搐,或因动血而致UlJflLo肺胀的诊断依据1•患有慢性肺系疾病史,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2•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胸中憋闷如塞,咳逆上气,痰多,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纟甘,皖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3•常因外感而诱发。劳倦过度、

3、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肺胀的辨证论治一、肺胀的辨证要点1•辨偏虚偏实辨证总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因此应分清其标本虚实的主次。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平吋偏于本虚。2.实者分清痰浊、水饮、血瘀偏盛偏实者须分清痰浊、水饮、血瘀的偏盛。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3•虚者分辨气虚阴虚以及病变脏腑主次偏虚者当区别气邙日)虚、阴虚的性质,肺、心、肾、脾病变的主次。早期以气虚为主,或为气阴两虚,病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甚则可见阴阳两虚,病变以肺、肾、心为主。二、肺胀的治疗原则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面

4、,祛邪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标实一一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本虚补养心肺、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正气欲脫一一扶正固脫,救阴回阳。1.痰浊壅肺证候主症: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皖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证机概要:肺虚脾弱,痰浊内蕴,肺失宣降。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代表方: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苏子、前胡、白芥子、莱轅子、半夏、厚朴、陈皮、白术、茯苓、甘草加减:表寒里饮证一小青龙汤饮郁化热一一小青龙加石膏汤痰浊夹瘀——涤痰汤

5、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等。2.痰热郁肺证候主症:胸部膨满,喘息气粗,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漫赤,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证机概要:痰热壅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常用药:麻黄、黄苓、石膏、桑白皮、杏仁、半夏、苏子。加减:痰热内盛一一加鱼腥草、金养麦、瓜萎皮、海蛤粉、大贝母。痰热腑实一一大黄、芒硝。3•阳虚水泛证候主症: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咳痰清稀,胸闷心悸,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胶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

6、苔白滑,舌体胖质黯,脉沉细。证机概要: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常用药:附子、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生姜、赤芍。加减:若水肿势剧,上凌心肺,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者,加沉香、黑白丑、川椒目、茅苗子、万年青根行气逐水;血瘀甚,紫纟甘明显,加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北五加皮化瘀行水。待水饮消除后,可参照肺肾气虚证论治。4.肺肾气虚证候主症:胸部膨满,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证机概要:

7、肺肾两虚,气失摄纳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常用药:党参(或人参)、黄罠、冬虫夏草、熟地黄、胡桃肉、脐带、五味子、灵磁石、沉香、紫苑、款冬、苏子、半夏、橘红、炙甘草。加减: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加肉桂、干姜、钟乳石温肺散寒;兼有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生地养阴清热;气虚瘀阻,颈脉动甚,面唇紫纟甘明显,加当归、丹参、苏木活血通脉。如见喘脱危象者,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蛤粉或黑锡丹补气纳肾,回阳固脱。肺胀的转归预后肺胀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绵,经常反复发作,难期根治。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病后若不及吋控制,极易发生变端。如气不摄血,则见咳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