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ID:44566250

大小:51.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_第1页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_第2页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_第3页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_第4页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与MRI诊断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经过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共40例,对其进行CT(20例)与MRI(22例)检查,对比CT与MRI的影像学特点,并进行总结。结果:本文42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均为单发性结节,病灶直径为2.0cm至6.5cm不等,平均为3.8cm。CT检查可见其平扫时呈现低密度,病灶屮心存在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时显示病灶存在明显强化。MRI平扫时T1WI呈现较低信号,而T

2、2WI则呈现较高信号,强化扫描时中央瘢痕呈现明显强化。MRI的定性检测率及假包膜现象率均显著高于CT,而定位率及供血动脉现象率无显著差异(P>0.05)o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采用CT或MRI诊断均能够显示出该病的特征,MRI的诊断价值略优于CT诊断。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MRI应用价值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在临床上是相对少见的良性肿瘤病变,具有血供丰富、单发、恶变可能小等特点[1]。由于该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且对于其病因尚未查明,因此进行诊断时,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综合考虑,避免因误诊与漏诊造成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

3、[2]。本文就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诊断与MRI诊断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0.5±4.7)岁。其中22例患者为健康体检时发现病灶,其余患者中20例右上腹存在轻微不适感。所有患者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以及两对半检查均显示正常。40例患者中22例接受MRI检查,20例接受CT检查。1.2检查方

4、法1.2.1CT检查方法使用GEspeedl6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扫描电压为120kV,电流为300mA,层间距为2mm,层厚为2mm,螺距为1。首先对患者进彳丁平扫,扫描范围为上腹部。再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静脉注射100ml对比剂,注射速率为2ml/so于动脉期25s、静脉期60s、平衡期120s开始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上腹部。1.2.2MRI检查方法使用1.5TMRI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查,T1WI序列采用以下设置:层厚为6mm,层距为1.8mm,TR为136ms,TE为4.8msoT2WI序列采用以下设置:TE为70ms,TR

5、为3500ms0冠状位采用以下设置:TR为4ms,TE为2ms。动态增强扫描前于患者肘静脉推注Gd-DTPA,推注完成后6s使用T1WT序列进行笫一次动脉期扫描,要求患者屏气约20s。间隔6s后,对其进行静脉期第二次扫描,间隔50s后,对其进行平衡期第三次扫描。1.3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对比采用x2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2结果2.1CT检查结果本文20例患者接受CT检查,显示为单发结节,形状为圆形,其中位于肝右后叶共12例,左外叶共4例,右前叶共2例,左内

6、叶共2例,经手术病例证实定位诊断均准确。患者病灶直径为2.0cm至6・5cin不等,平均为3.8cmo进行平扫时,病灶显示为低密度,其屮心存在星芒状低密度区瘢痕。进行增强扫描时,所有病灶于动脉期均发生强化,且存在强化不均匀的现象。病灶密度在静脉期减低,但仍为高密度,而平衡期则为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延迟期显示,3例存在假性包膜强化,4例的病灶中自瘤体周围直至中心存在扭曲供血动脉。CT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共18例,其屮,1例误诊成为肝腺瘤,2例误诊成为原发性肝癌,对比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可得,准确率为85.0%02.2MRI检查结果本文22例患者

7、接受MRI检查,显示为单发结节,结节形状多为圆形,部分为椭圆形,其中位于肝右后叶共11例,左外叶共6例,右前叶共3例,左内叶共2例,经手术病例证实定位诊断均准确。患者病灶直径为2.0cm至6.5cm不等,平均为3.8cm。对患者病灶进行平扫时T1WT显示稍低信号,而T2WI为稍高信号。病灶中心可见瘢痕,呈现为T1长信号与T2长信号。强化扫描显示其动脉期为不均匀强化,而静脉期为轻度强化。平扫6例见假性包膜,4例供血动脉。MRI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共21例,1例误诊成为原发性肝癌,对比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可得,准确率为95.5%02.3MRI与CT

8、诊断准确率比较两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均完全准确,但MRI的泄性准确率显著MRI优于CT诊断,MRI的假脑膜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3讨论肝脏局灶性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