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ID:44568125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_第1页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_第2页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_第3页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关键词】脑卒屮;抑郁;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0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84-011资料与方法脑卒屮后抑郁(PSD)是指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脑卒屮所引发的抑郁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个常见但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讨论影响PSD的相关因素。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一一2013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対象。发病后6周内,年龄51-74岁,平均为(63.7±5.1)

2、岁,其屮男性92例,女性76例,脑出血56例,脑梗死112例,其中单一病灶98例,2个以上病灶70例。卒中部位:皮层梗死36例,皮层下梗死118例,小脑梗死5例,脑干梗死9例。1.2入选标准脑卒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彳亍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既往无抑郁症病史及精神病史,排除脑卒屮后意识不清,严重失语,智能障碍的患者。1.3评定标准采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总分〈8分为正常,$8分为轻度抑郁状态,$18分为中度抑郁状态,224分为重度抑郁状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缺损分值0-15分为轻

3、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1・4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PSD组(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一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8分的患者)和非PSD组(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8分的患者)。1.5统计学处理根据HAMD测评结果,将病例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68例入选病例,合并PSD者75例,总发生率44.6%,其中轻度抑郁47例,占27.9%,中度抑郁19例,占11.3%,重度抑郁9例,占5.4%。对16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病灶数

4、量、病灶部位及神经缺损程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见表1。3讨论卒屮后抑郁障碍(PSD)是患者在脑卒屮后出现的以思维迟钝、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等精神运动迟滞症状为主耍表现的情感(心境)障碍性疾病,是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刘永珍等[2]在脑卒中病人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总发病率为34.2%,其中轻度为20.2%,中等为10.4%,中等为3.6%,认为是社会心理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卒屮类型、卒屮部位、病灶数量及神经缺损程度为指标来研究对PSD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PSD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无关,与病灶数量、卒中部位及神经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本

5、研究显示皮层下病变抑郁发生率显著高于皮层及脑干、小脑组,多发病灶组抑郁症发病率也显著高于单一病灶组。脑卒中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传递受影响,是产生P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皮层下病变会损伤U型纤维,影响各脑叶之间神经冲动的传递,特别是在多发病灶的情况下,上述影响更加明显,这可能是皮层下卒屮和多发病灶卒屮具冇较高的PSD发病率的解剖学基础。多数研究发现,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PSD发病率越高[3]。木组病例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有显著差异。其机制可能是与卒中损害额叶、边缘系统,更可能与脑卒中这一突发事件造成的应激反应有关[4]。患者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心理压力和躯体痛苦及可能存在

6、的血管性认知障碍,都会诱发或加重患者的抑郁状态。多次卒中后,脑组织破坏严重,患者合并症越多其应激反应越多,更容易加重患者的抑郁程度。除以上因素外,PSD的相关因素可能还有文化程度、遗传因素、社会交往、使用的药物、吸烟、酗酒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对病人恢复神经功能,改善牛活质量非常不利,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当尽早对其高危患者进行各种抑郁易患因素评估,尽早进行针对性预防和干预,必要时给予积极相关治疗。参考文献[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⑵刘永珍,龙

7、洁•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4):245-247.[3]王重杨•脑卒中后抑郁与性别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20(9):20-21.[4]施国文,李焰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70例的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10,33(9):8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