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ID:44574257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1页
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2页
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3页
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各类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进行B2TIG、CA153、AFP、CA125、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岀结论。结果:B2-MG、CA153、AFP、CA125、CEA、CA199联合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患者为肝癌,其次为胰腺癌、肺癌以及胃癌患者,且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阳性率。结论:

2、对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尤其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相较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具有准确性,提高患者病情确诊率,最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56-01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与30例健康人群进行临床分组分析,从而探讨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提供可靠依据,现结果如下。1资料与

3、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口至2011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13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79例、女性患者为51例,年龄在29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0.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肿瘤疾病,其中肺癌患者为43例、胃癌患者为55例、食道癌患者为10例、乳腺癌患者为7例、肝癌患者为6例、卵巢癌患者5例、胰腺癌患者4例。1.2方法。于清晨空腹抽取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3毫升,之后将血清分离,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清P2-MG方法为免疫比浊法,使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以及东芝T

4、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CA153、AFP、CA125、CEA、CA199方法为免疫发光法,使用罗氏cobas601化学发光仪进行检测,检测试剂为配套原装进口试剂,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对各类恶性肿瘤疾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后,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并记录,给了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I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血清中B2-MG、CA153、AFP、CA125、CEA

5、、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3讨论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主耍疾病之一,临床上対于恶性肿瘤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医学影像检查[1],但对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贻误患者病情[2]。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能够冇效提高恶性肿瘤诊断正确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本文研究可知,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B2-MG、CA153、AFP、CA125、CEA、CA199等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肿瘤联合检测阳性率,由此可知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可增加检测结果阳

6、性率以及检测敏感率,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鉴别、治疗、预后等均具冇临床意义⑷。综上所述,对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尤其是进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相较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更具有准确性,提高患者病情确诊率,最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徐峰坡,吴翼伟,李清茹,等•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28(1):1027-1028[2]高建军,王国礼,王明义•消化道疾病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8(

7、1):47-49[3]原新红,田亚平,郭广宏•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评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26(5):350-351[4]SeongSY・Microimmunoassayusingaproteinchip:optimizingconditionsforproteinimmobilization[J]・ClinDiagn1abImmuno1,2009,94,9(4):927-930[5]AngIUXuG,DongS.Electrochemiluminesceneeoftris(2,2-bipyrdine)-ruthenium(II)im

8、mobolizedinpoly(p-styrenesuIfonate)-sil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