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

ID:44584989

大小:6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3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_第1页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_第2页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_第3页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_第4页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播”义动词及其配价分析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现代汉语通论》将“告诉、回答、教、问”归入了“认定”义双宾动词的不妥,为其重新建立了“传播”义的范畴,并分析了“传播”类动词的价数,接着借鉴言语交际理论和传播学理论建立“传播”义动词的“语义配价”框架,然后考察了“传播”义动词的价数和“语义配价”框架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出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和“语义配价”等理论的不足,均需有待完善或引入“语用配价”等新的理论。关键词:“认定”义双宾动词“传播”义动词“语义配价”一、问题的提出邵敬敏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将双宾动词分为“给予”义、“取得”义、“认定”

2、义三类,属于“认定”义的动词有“告诉、回答、教、问、选”。[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以下简称《词典》)给出“认定”的两个义项分别是:①确定地认为: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中不断向前发展的。②明确承认;确定:审核〜技术合同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定、充分、足以〜。而"告诉、回答、教、问”等不具有“确定地认为、明确承认、确定”等涵义。因此,“告诉、回答、教、问”属于“认定”义双宾动词的观点是我们不能苟同的。那么,如果按照《通论》给出的例词,合格的“认定”义双宾动词就只剩下“选”这一个了。不过,我们认为“叫、骂、认、封”等词可划入“认定”义动词。对于“叫、骂”等词,

3、学者们有不同的概括和论述,如:赵元任先生划分出“叫”类动词:叫、骂、当、封,其例句是:“骂他坏蛋”、'‘当他好人”。[2]朱德熙先生认为“叫、骂、封”等“表示等同:近宾语和远宾语的所指在某一方面有同一性。例如:叫他老大哥骂他傻瓜当他好人⑶邢福义先生认为:''叫、骂”本身不表示“给予”,在“大家都叫他大力士”、“大家都骂他老狐狸”等例句中有“给某人某个称号”的意思。[4]刘叔新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理论教程》将其概括为“表称动词”,“常见的有:称、称呼、选、封、定、安排、认、评、算、叫、喊、说、骂、夸、以为、当”等,这类动词能形成表称类双宾语构造。表称类双宾语构造一

4、般都可以变换为“A被V为(做)B”,如:人家称他呆霸王f他被称为呆霸王人家都叫她狐狸精一她被叫做狐狸精⑸由上我们看到,虽然“叫、骂”等词被赵元任、邢福义、刘叔新等先生称为“叫”类动词或“表称动词”,但它们在语义上都符合朱德熙所概括的“表示等同”,都具有“认定”义。以上我们对“认定”义双宾动词作了界定。而“告诉、回答、教、问”等不能像《通论》那样划入“认定”义双宾动词,就得为其重新建立范畴。二、“传播”义动词的界定《词典》对“告诉、回答”等词的解释是:告诉说给人,使人知道:请你〜他,今天晚上七点钟开会。回答一一对问题给予解释教一一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小孩儿识字丨

5、师傅把技术〜给徒弟。问一一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可见,“告诉、回答、教、问”均属于言语动词,表达信息的传递,我们可称之为“传播”义双宾动词。至此,双宾动词就可划分为“给予”、“取得”、“认定”、“传播”义这四类,它们可以通过[+/-外向]、[+/-改客]、[+/-实体]等区别特征区分开来。“改客”是“改变客体”,“实体”与“信息”相对而言。鲁川先生在《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中划分出“传播”(communication)类谓词,并给出范围不同的定义和分类。广义的定义:“传播是事件主体显示、传播或交流信息内容之活动”,可分为:①有意志主体可以单独进行的传

6、播信息之活动:说唱教讲告诉解释表示表现宣布②有意志主体必须共同进行的交流信息之活动:吵聊合唱商量讨论议论争论辨论谈判③无意志主体显示信息之活动:显露流露预兆表示显示显露显出⑹狭义的定义:“传播的语意是信息从信源传到信宿”,实则是对广义定义中的第一类的重新表述,并细分为六小类:①呻吟类:出声、吭气、发音、发言①发表类:颁布、广播、报道、论述③褒贬类:歌颂、④道歉类:发誓、⑤讲解类:汇报、⑥告诉类:报告、称赞、讽刺、批评讲演、赔礼、问好传达、解释、介绍答复、回答、转告[7]根据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传播”的直观理解,以及我们在上面提到的[+/-夕卜向]、[+/-改客]、

7、[+/-实体]等区别特征,我们采用鲁先生提到的狭义的定义。三、“传播”义动词的价数关于“价”,学者们有“词语配价”、“句式配价”他叫“句法配价”)、“语义配价”和“语用配价”等不同观点。这里我们从“价”的原始定义入手。法国的LucienTesniere最早把化学中的“价”引入语言学中,指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或被表述为''主要指动词(V)在句中最多能支配的名词性成分(NP)的数量”,即“价”“是根据动词的组合能力而聚合成的一种语法范畴”。这里,我们考察了鲁先生列举的24个狭义“传播”义动词,以及上面提到的“告诉、回答、教、问”等,从每个动词在

8、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句法组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