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

ID:44588316

大小:107.0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3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_第1页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_第2页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_第3页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_第4页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备课本之民事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廉喙»^泮斗(2003—2004躱卅榜2咪潞)氏依曇窃丈之氏审责fl第六讲民事责任教材: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参考书目: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杨立新•侵权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3、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4、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修订版韶关学院课程教学设计(6学时)教学内容:第二十五章民事责任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木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民事责任的归

2、类原则;掌握民事责任的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1、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2、民事责任的分类教学素材:教材、教参、电子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十五章民事责任概述第一节、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p43一、民事责任的概念二、民事责任的特征1、强制性2、财产性3、补偿性第二节、民事责任的性质和功能一、性质:1、从道徳层而上讲,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在道徳上的应受非难性,是民事责任存在的重要依据。2、从社会层血上讲,民事责任的性质在于对受侵害的社会利益系统的维护和对个人任性的限制。3、从法律规范的层血上讲,民事责任是一种对违反民事义务行为的否定性规范评价。二、功能:1、补救功能。2、制裁

3、功能。第三节、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1、它们的产牛基础不同。2、强制程度不同。3、责任性质不同。4、承担方式不同。第四节、民事责任的分类一、合同责任和非合同责任二、双方责任和单方责任三、共同责任和单独责任四、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五、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复习和练习关键术语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民爭责任补偿性双方责任与单方责任共同责任与单独责任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合同责任复习思考题1简述民事责任的特征及其为其他法律责任的区别。2如何划分民事责任的种类及有何意义?韶关学院课程教学设计(2学时)教学内容:第二十六章、违约责任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概念

4、和特征,掌握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免责事由。教学重点-与难点:1、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及免责事山2、违约行为形态教学索材:教材、教参、电子教案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二十六章、违约责任第一节、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P422一、概念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又称为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因违反合同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二、特征。1、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产生的一种民事责任。这是违约责任区別于其他法律责任的重要特征。2、违约责任仅存在于合同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对性。3、违约责任可以由合同当事人依法约定。4、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第二节、违约责任的归责

5、原则和构成要件:p425一、违约贵任的归责原则。一般认为,大陆法系确认过错责任原则为违约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而英美法在违约责任方面采纳了严格责任原则。在我国,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应如何确立,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单一归责原则说,认为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违约责任的基木原则;二是二元归责原则说,认为应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构建我国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我们认为采二元归责原则体系为宜。二、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1、须有违约行为的存在,这是违约责任发生的客观要件。2、须有过错存在,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第三节、违约责任的形式:P433一、强制实际履行。二、其他补

6、救措施。违约责任的承扣.方式,除了强制实际履行,还有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以及其他责任方式。其中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火是违约责任所独有的或者非常重要的责任方式。第四节、免责事由:P432一、概念;违约责任的免责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出现了法定的免责条件或者合同约定的免责条件而导致合同的不能履行,债务人由此而免予承担民事责任。二、履行合同义务免于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通常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和免责条1、不可抗力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其含义有三:第一,不对抗力仅指客观情况,即独立于个体Z外的事件,不包括单个民事主休的行为,从而排除了将第三人行为

7、导致违约作为抗辩事山的口J能。第二,不可抗力具有不可预见性,即合同当事人以现有的技术水平、经验无法预知。第三,不可抗力具有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性。不口J避免,是指不可抗力及其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且当事人虽尽最大努力仍不能加以避免;不可克服,是指不可抗力及其损害后果发牛后,当事人虽尽最大努力仍不能加以克服,因而无法履行或者适当履行合同义务。不可抗力的影响大小、范围各异,故免除违约责任的范围应有所不同。换言Z,部分或者全部免责受限于不可抗力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的影响程度。而冃,不可抗力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