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民事责任制度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

ID:43778747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4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_第1页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_第2页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_第3页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_第4页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民事责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五)民事责任制度1•民爭贲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民枣责任的种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两大类。(2)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①财产性的责任: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修理更换重做等。②非财产性的责任:主要适用于人身受侵害时的民事责任。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2.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违法;冇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Z间冇因果关系;主观过错:须注意的是(1)混合过错:当事人对于损害的发牛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2)共同过错:共同过错人承担连带责任。3.侵权民事责任的归则原则(1)过错责任原则;(2)无

2、过错责任原则;(3)推定过错责任原则;(4)公平责任原则。4•儿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侵权;(2)产品质量责任;(3)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4)污染环境致人损害;(5)地面施工致人损害;(6)建筑物致人损害;(7)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8)被监护人致人损害;(9)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1、违约责任构成要件违约责任,即违反介同的民事责任,是指介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介同义务所应承担的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诞、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等民事法律后果。其构成要件如下:(1)违约行为违约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

3、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客观事实。违约行为的发生以合同关系存在为前提。违约行为是构成违约责任的首要条件。无违约行为即无违约责任。违约行为的特点在于:其一,违约行为的行为人是合同当事人,这是由合同相对性规则决定的。其二,违约行为违反了合同义务。合同义务主要通过当事人Z间的约定,具冇任意性。对约定义务的违反构成违约行为。但是,对丁-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但是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附随义务的违反,也可能构成违约行为。其三,与合同义务相对应的是合同债权,对合同义务的违反必然导致对合同债权的侵害。违约行为的形态:违约行为形态,是根据违约行为违反合同义务的性质、特点,

4、对违约行为所作的分类。一般而言,违约行为可以分为不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两人类。所谓不履行,是指当事人根木没有履行合同义务,包括拒绝履行和根本违约。不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虽冇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但履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不适当履行包括质的不当(瑕疵履行和加害给付)、疑的不当即部分履行、履行方法不当、履行地点不当和履行时间不当(捉前履行和迟延履行)等。就违约行为发生的时间而言,违约行为可以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约。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冇效成立履行期限屈满Z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衣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衣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实际违约,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

5、发生的违约。(2)主观过错我国《合同法》第107条并未将过错作为违约贵任的构成要件,实行严格贵任原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关于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争论。但是,在理论上将过错作为违约责任构成对某些违约责任的成立、责任范围大小的确定、混介过错的运用及免责条款效力的认定仍具冇重要意义等都不无影响。如无偿介同中,债务人仅对其故意或者重人过失承•责任。我国《合同法》第189条规定,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人过失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扌H损害赔偿责任。由此可见,赠与人对其轻过失和轻微过失不承担贵任。过错,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其违约行为所农现出来的在法律和道徳

6、上应受非难的故寇和过失状态。违约责任中的过错通常是通过推定的方法加以认定,即只要当爭人实施了违约行为,就推定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债权人就债务人的主观过错不承担举证责任。债务人只冇证明其主观上没有过错,如不可抗力和受害人的过错,才可以否定违约责任的构成。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主耍是指侵权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损害事实损害,是指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后果。损害作为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山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决定的。侵权法的功能Z—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的损害,使其利益尽可能恢复到如同未曾受到损害的状态。因此,

7、无损害即无责任。损害包拆财产损害、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损害事实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损害的可补救性。即对损害进行法律救济的可能性,包括量和质上的可能。前者是指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的数昴,对于微小的损害,法律认为没有必要的了以补救;后者是指损害应当属于法律认可的补救范用Z内。二是损害确定性。即侵害后果和范围在客观上可以认定,难以确定和主观臆测的损害不能作为认定侵权责任的依据。三是损害对彖合法性。叩损害的对彖是他人的合法权益,针对非法权益的损害不属此列。二、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侵权行为具有违法性。行为人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即使造成损害,也不承担民事责任。如依法执行

8、公务的行为。违法包括违反法律规定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违法性主要通过侵权行为损害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