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

ID:44610263

大小:31.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基础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基础卷)(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非选择题:(共五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20分;第3题20分;第4题20分;第五题20分共10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梭伦改革前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产生,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材料二雅典城附近土地有限。平民辛勤耕作却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或口粮,为此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若不能按期还债,必须将收成的5/6交给地主,所有的债务要以人身作抵押。材料三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的贡献在

2、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完成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梭伦采取什么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的?(2)据材料二梭伦针对雅典平民的生活状况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3)依据材料三,梭伦对原有的国家机构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又有哪些重大的创举?【答案】(1)特点: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在政治上实行专治统治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贵族依据血缘关系世袭特权(2)解决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影响: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利,经济的独立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3)调整: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

3、有的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创举:梭伦创设了两个新的国家机构,“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产生”归纳出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梭伦改革措施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所有的债务要以人身作抵押”和所学从颁布“解负令”回答;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利以及经济独立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梭伦改革内容从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回答。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4、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那一派别的思想。(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3)材料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答案】(1)法家思想。(2

5、)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分全国为31县;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3)肯定(支持)态度。【解析】【详解】(1)由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表明商鞅主张变革,反对守旧,这符合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2)由材料“(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结合所学,可以归纳为:废分封,行郡县;废井田;统一度量衡。(3)由材料“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表明是在充分肯定商

6、鞅变法的成果。3.王安石变法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王安石大部分的变法都遭到极大的挫折与障碍,到哲宗即位旧党执政时乃全遭罢除。变法是针对时弊的救国大计,然而何以会失败呢?原来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纯从立法的本身着想,而忽视了执法时在技术上的问题与人事上的障碍。换言之,王安石的变法是偏重于“理想”,而忽略“现实”;王安石的个性执拗,他不愿谋求人事上的谅解与妥协,而一意孤行,导致以往拥护王安石的人也变为反对党,造成众论汹汹,孤军作战的局面。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其富国太着重于开源而忽视节流。对于开源的办法,是想得无所不至,虽然在政府并没有聚敛的意思,但在官吏推行

7、时,出入之际,就是难免不发生聚敛之弊。王安石一味重视变法的理论,而忽视吏法,吏治不良,何以行法?科举的改革与太学三舍法都是一种进步的措施,但颁布《三经新义》于学府,实乃多此一举。——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第五卷·宋辽金史前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其指导思想。(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基本原因。【答案】(1)背景:北宋积贫积弱局面严重;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大官僚大地主势力(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