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

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

ID:44613377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_第1页
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_第2页
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_第3页
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早产因素72例临床分析作者:兰淑宝单位:530219r西南宁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摘要】目的:探究早产的高危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临床体征和处理措施。结果:早产发生率3.42%。多次流产史或引产、早产史,胎膜早破,低社会经济收入,妊娠高血压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胎龄<34周的早产儿,产后发病率增高。结论:早产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胎膜早破、做好弱势人群的孕产期管理是降低早产的关键,防治早产是降低早产率和提高围生医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关键词】早产相关因素分析资料

2、与方法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2106例,其屮早产72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3.42%,其中早产胎膜早破(PPR0M)26例占(36.11%)、自发性早产(SPB)39例占(54.17%)、有医学指征的早产7例占(9.72%);产妇平均年龄29.3岁;胎龄33〜36+6周;单胎68例,双胎4例;初产妇58例,经产妇14例;阴道分娩61例(占84.72%),剖宫产9例(占12.5%),阴道助产(臀位牵引)2例(占2.78%);围产儿死亡0例。结果发生早产的危险原因:见表1。表172例早产的

3、相关性因素(略)文化程度和职业:72例早产的产妇中,小学以下文化占13.13%,初中文化占75.73%,高中及大专文化占11.14%;在职业构成比中,以外来务工的民工为多数(占54.73%),家庭主妇和农民占16.71%,个体经营者、职员仅占7.56%。分娩方式:72例屮阴道分娩61例(84.72%),剖护9例(12.5%);剖宫产手术指征分别是胎儿窘迫3例、双胎3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例。讨论影响早产儿围生结局的因素:木组早产发生率3.42%,略低于国内报道的5%〜15%[1],这可能与样本量偏小有关,有待扩大

4、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在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中,以多次流产、引产、早产史者占首位(55.56%),胎膜早破(36.11%)、生殖道感染(23.61%)、妊娠并发症(19.44%)分别居第二、三、四位,与国内其他报道基本一致[2]。资料显示,城市中外来务工孕妇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因此,应创造条件使这些弱势人群也享有早期的围产保健,以减少或防止早产的发生[3]。延长孕周改善早产儿预后:木组中对于V35周者,宫口开大V2cm者,给予硫酸镁30〜60ml及硫酸镁2.4mg,3次/日,同时给予地塞米松6mg,im,

5、ql2小时×2天,45.6%保胎至35周后分娩;对于26例有胎膜早破者,入院后即给予氨节西林口服或克林霉素静滴,新生儿出生后情况良好。因此认为,无论是自发性或医疗指征性早产,当早产迹象出现时应尽量延长孕周,至少应延长48小时,在母儿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宜抓紧时机使用子宫松驰剂和糖皮质激素以促胎肺成熟。分娩方式的选择:本组14例胎龄<34周的孕妇中,有10例选择阴道分娩,4例选择剖宫产;58例胎龄≥34周的孕妇中,有51例选择阴道分娩,5例选择剖宫产;2例臀位因进院时已进入第二产程,而选择臀位助产

6、;虽然对选择阴道分娩者都常规行会阴侧切,以缩短第二产程和胎头受压时间,仍避免不了较高的围产儿发病率。因此,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胎龄<34孕周者,应选择剖宫产为宜,同时应得到新生儿科和手术室的密切配合;尤其是胎龄V33孕周者,应根据本院的医疗设备条件及新生儿急救条件,必要时在产前给予转诊,以减少围产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参考文献】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94.

2朱文英.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16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222-1223.

3陈惠池

7、,会凌婕.早产危险因素的识别.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27-328.川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