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ID:24549494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_第1页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_第2页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_第3页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IX溱潼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508)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以及早期防治妇产科早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妇产科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早产产妇(观察组)和50例足月产妇(对照组),通过比较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

2、论:通过分析产妇早产危险因素,给予对症的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早产率。关键词:妇产科;孕产妇;早产;危险因素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的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新生儿存在体重较轻且身体各器官也存在发育不成熟的现象,早产也是导致新生儿出现中远期并发症状以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早产儿的死亡率得到有效缓解,但妇产科早产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因此,对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对症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针对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妇产

3、科收治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早产产妇(观察组)和50例足月产妇(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年龄为20〜36岁,平均(26.8±1.2)岁;妊娠周期为28〜37周,平均(33.7±1.4)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0~32岁,平均(25.3±1.0)岁;妊娠周期为38〜40周,平均(39.2±1.0)周。1.2方法本次观察主要对产妇的临床资料来判断产妇的身体情况以及围产儿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冋顾性分析。首先根据产妇在分娩前的各项身体指标以及临床表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干预方案[2]。并于产妇分娩结束后1周内对新生儿的各种身

4、体指标进行检查。产妇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调查,保障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以及发育情况。1.3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产妇在分娩前的体质、血糖、血脂、血压以及羊水情况。产妇在分娩后的子宫收缩、软产道恢复、体重变化,以及是否出现产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的发育以及并发症,并记录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是否奋并发症的出现。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分析法对产妇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plUSmn;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P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早产相关危险因素通过条件分析法

5、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表1早产相关危险因素2.讨论相关文献指出,随着产妇的年龄增加,其旱产的发生率越来越高[3】。文章调査35例产妇中年龄≥30岁产妇中有25例出现早产,早产率为25.0%,与文献报道呈一致性。且流产次数与早产也有一定的关联。相关研究调查表明,产妇的流产次数越多,.其宫颈内U、宫颈处组织所受到的损伤就越大,导致产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胎膜破裂的症状,从而使得产妇出现早产的结局[4】。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影响比较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对产妇以及胎儿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且

6、该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高。相关文献指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主要出于妊娠周期28周以后的产妇,并H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其临床症状会加重,甚至导致产妇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严重症状[5].而终止妊娠是有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能够避免产妇以及围产儿出现较大的安全问题。宫内感染、羊水过多等因素对造成早产也冇一定的影响,都会导致出现各种母婴症状。文章通过对100例产妇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通过条件分析法发现,年龄、孕次、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多胎等是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冋归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多次流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导致

7、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参考文献:[1]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等.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65-567.[2]张晓蕊,曾超美,刘捷等.287例晚期早产儿早产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3):177-180.[3]袁世新.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