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

ID:44613560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_第1页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_第2页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_第3页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止咳化痰、平喘、吸痰、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平衡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9.44%,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05)o繼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早期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值得推广。【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早期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属于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可市多种因素引发,而患者即使在静息的情况下仍不能保证充足的气体交换而出现呼吸困难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纽和呼吸不畅等。而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则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高病死率和发病率的特点,笔者为进一步研究早期药物治疗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

3、现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有男20例,女16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1±3.7)岁,病程3.2-18年,平均病程(8.2±3.7)年;对照组患者有男22例,女14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1±3.7)岁,病程3.2〜18年,平均病程(8.2±3.7)年,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4、,可以进行比对。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止咳化痰、平喘、吸痰、维持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度平衡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药物治疗:每天皮下注射0.8〜1.6mg的盐酸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血压以及意识情况。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血糖、大便、心电图、血电解质、川:肾功以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等进彳亍检查。1.3疗效判定显效:患者用药24〜48h之间精神症状消失,电解质、紫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ao2上升,paco2下降;有效:患者用药2

5、4-48hZ间精神症状有所改善,仍有部分障碍,电解质、紫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pao2上升,paco2下降;无效:患者用药24到48h后患者各症状无改善或死亡。有效二显效率+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患者的各项资料以及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和(x±s)检验,以x2对两组组间所得结果进行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患者有19例治疗效果显著,有15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治疗有效率

6、为94.44%;对照组患者有15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10例患者治疗有效,11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9.44%,两组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3讨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是呼吸科常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具有多发性和高危性。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脑组织供氧不足,而中枢神经对其敏感性较强,因此会出现一系列神经症状,如记忆力障碍、头痛、嗜睡、不安、神经错乱等[1]。在肺性脑病的早期患者会因为缺氧而出现兴奋表现,而这会极大的消耗氧量,导致患者缺氧情况加重,部

7、分患者甚至会出现昏迷和意识丧失等情况,致使病情加重,且患者往往预后情况不理想[2]。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约,其属于径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能够抑制B-内啡肽,从而使得大脑皮层的供血情况得到改善,防止水肿发生,同时其还可以使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得到提高,使患者呼吸情况得到改善、脑细胞功能恢复,最终使得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3]。本次研究中,笔者在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治疗上实施早期药物治疗(纳洛酮),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9.44%,两组效果比较,羌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8、・05)。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paco2均下降,pao2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动脉血气分析(paco2I>pao2f)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由此可知,在早期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实施纳洛酮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预后效果,具有显著价值。参考文献[1]康晓燕•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