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ID:44662468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_第1页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_第2页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_第3页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前前后后》教学设计(造型·表现、欣赏·评述)一、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不是很发达,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有的学生运用遮挡方法表现前后关系时容易将遮挡部分重叠画出,教师要及时纠正。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学会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拼贴、绘制或粘贴出表现物体前后

2、关系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以欣赏生活中的透视图片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再以有透视现象和无透视现象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通过动画欣赏,使学生了解如何表现透视现象。最后通过学生具体的绘画实践,来解决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在画面中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  解决措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有透视现象的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透视规律。再通过绘画作品的对比、分析以

3、及动画欣赏,使学生明确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完成一幅作品。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或拼贴作品的创作,突破教学重难点。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剪纸气球、树木、圆圈,胶水。  学生准备:彩纸、圆头剪刀、硬卡纸、彩笔、胶水、绘画纸等。六、课时:1课时(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引导阶段(5分钟)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规律的图片。  (教室,道路,体育场的座椅,出操的学生等)  教师提问:  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带着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4、 展示生活中的透视图片4张这些景物有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从近景和远景比较,近处的树高,远处的树矮;近处的树间距大,远处的树间距小;近处的座椅大,远处的座椅小;近处的学生高,远处的学生矮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大,距离我们远的就看起来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前面,这是一种透视现象,也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前前后后发展阶段: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方法步骤演示(12分钟)二、探索新知  1.播放动画《气球升空》。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一前

5、一后的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并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师小结: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观看动画,回答教师提问。播放动画《气球升空》  2.播放动画《知识窗》。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动画。  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播放动画《知识窗》  提问:这个动画是如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  教师小结:  (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6、。  教师:在创作前还是先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拓宽学生创作思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欣赏作品,拓宽思路。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课堂实践,学生进行制作(16分钟)三、能力反馈(学生动手实践)  播放动画《拼贴一幅有前后关系的画》,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启发学生创作。作业要求:  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  步骤提示:  1.练习前先观察身边具有近大远小或前后遮挡关系的景物。  2.用彩纸剪制好相关景物。  3.在背景彩纸上拼贴剪制好的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  教师从绘画顺序、绘画比例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作。  根据提

7、示,进行创作。  播放动画《拼贴一幅有前后关系的画》 四、作业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5分钟)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1.你的作品有前后关系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2.谁的作品透视现象明显?说说他是怎么做到的?  教师评价、总结,以鼓励为主。(教师从作品是否体现透视关系,是否能正确表达近大远小的规律等方面评价)本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即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近大远小”。此外,画面中的遮挡关系也具有透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