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名称请君入瓮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

ID:44663416

大小:49.4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_第1页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_第2页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_第3页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_第4页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名称请君入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实践与研究学科类别完成时间作者职务及职称所在学校或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初中语文2009年6月吕远教师中教二级诸暨市浣纱中学南庠路8号31180013735218201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初屮的语文老师在教授文言文吋应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木文就以卜•两个方血进行了三年的思考、实践和研究:1、运用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尽量减

2、轻因人文积淀方而的缺乏对语文教学带来的沉重负担,让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彖。2、充分调动学生潜能,营造教研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改变文言文教学长期被动局面,在提高学生语文索养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参与度实践研究文言文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塊宝,它博大精深。学习它,不仅能加深对古人的思想、情操和占代社会风俗民情的认识,还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冇助于淫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

3、名篇,汲取文言文屮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索养。然而,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彖。”(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种种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方法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本人在近三年的

4、教学中,以本人所教(9)班为实验班、(10)班委比对班,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发现只要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就能让课堂如一塘春水,吋吋泛起闪光的水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屮,从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学到了知识,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來了。按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文言文的不同认知水平,将其学习过程分为感受、感悟这两个阶段。感受阶段(七年级)一、精设问题。开课前,用新颖的导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兴趣应注意时机的选择,或在课初,或在课末,或在课屮。1、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我先提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思想

5、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吗?有答是《水浒》《红楼梦》。我说它们的影响只有几百年。有答是《史记》。我说,《史记》影响是大,但比这部书的影响少了几千年。我再揭示答案:《论语》。《论语》还有两个“最冬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岀成语最多的书。这吋,已经有好多学生在底下报成语了,不管是不是,对我来说,请君入瓮的第一步已经达到了。接着介绍孔子,我又突出三个“最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一个人身上连用六个“最”,让学生有点激动。针对学生这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我提出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举了这样的例子

6、:占籍中有治疗严重疾病的方法。冇许多关于地震、洪水、日食、月蚀、彗星的记录。有讲不完的英雄故事。学生的答案当然五花八门,最后做了整理:文言是现代汉语之源,现代汉语的许多词语出于文言,文言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学文言能大大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我国占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Z用,但如果不懂文言文,则无法利用。到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入瓮了。提高学生参与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趣,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和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不过问题的设置应扌II

7、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耍有启发性。当然,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等都相当重要。二、学贵有疑。在《〈论语〉十则》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我组织了“拓展延伸”,因为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活动如下:1、网上拜访孔了。点击进入:“中国孔了”网站;孔了博物院;百度搜索孔子箴言名句。学生们在网站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2、学贵有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我提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

8、说乎?冇朋自远方來,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了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有人捉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学生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造。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我的“启发”是:(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