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模拟试卷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

ID:44719587

大小:10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26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_第1页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_第2页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_第3页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_第4页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原理模拟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原理》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通过对假设性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道德立场和道德推理方式;通过充分的思想交锋,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是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称为(B  )A罗森塔尔效应B布莱特效应C布朗效应D晕轮效应2.在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时,“带有规范词的祈使句”适用于(D  )A小学低年级B小学高年级以上C中学以上D以上三者3.从教学论的意义来看,知识往往通过______习得,技能往往通过__

2、____习得,态度往往通过______习得( B )、、A直接的教、间接的教、直接的教B直接的教、直接的教、间接的教C间接的教、直接的教、间接的教D间接的教、间接的教、直接的教4.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C  )A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B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C私德、公德、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学校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5.用《三个和尚》、《蚂蚁搬家》等传统故事,生动地向年幼的学生解释“团结合作”的道理,属于(D  )A体谅情境B实验情境C后果情境D说明情境1.主张道德目的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或最终目的教育家是( D)(A)康德(B)赫

3、尔巴特(C)杜威(D)以上三者2.《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1998年3月颁布)规定( C )D(A)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B)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C)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D)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4.张老师对学生说:“对人要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支持你,帮助你。”李老师对学生说:“对人要有礼貌,因为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最恰当的说法是( B)(A)张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B)李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C)张老师和李老师都在进行道德教育(D)张老师和李老师都没有进行道德教育1.爱国主义教

4、育属于(D)参考教材第五章德育内容(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以上三者2.我国小学普通实施直接的道德教学的起始时间是(B)参考教材p180(A)1902年(B)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C)1912年(D)1978年4.“仁义礼智信,非由外铄也,我固有之也”的观点属于(C  )(A)道德虚无主义(B)道德相对主义(C)道德天赋论(D)环境自发影响论5.在“海因兹与治癌药”的两难问题上,下面观点处于“后习俗水平”是( B )参见教材P225(A)偷东西是不对的,但是不这么做海因兹就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B)海因兹设法救自己的妻

5、子无可厚非,可是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样做对别人是不公平的。(C)作贼会使自己和家人名声扫地,这样做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耻辱。(D)要是他的妻子对他不好,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冒险偷药。253.某生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阶段3,最有可能说服他考试不作弊的理由是( A) C(A)考试作弊对其他考生不公平(B)考试作弊会受到学校的处分和父母的责打(C)好学生考试不作弊(D)作弊会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4.《上海市民“七不规范”》属于德育内容的哪个层次( C )(A)道德理想(B)道德原则(C)道德规范(规则)(D)道德行为5.在“一个跟你同岁而且要好的男孩

6、子或女孩子,因为你不知道的原因显得十分心烦意乱。你怎么办?”情境中,以下青少年的反应属于试验性反应类型的是( D )(A)“叫他/她振作起来”(B)“向某个成年人反映这种情况”(C)“安慰他/她”(D)“设法同他/她交谈,好像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对头”4.以下哪种情境最适合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 A)(A)道德两难情境(B)后果情境(C)说明情境(D)实验情境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民昏乱,有忠臣。”这句话体现了下列哪种论点?(B)A道德天赋论B道德虚无主义C道德相对主义D环境自发影响论2.麦克费尔开发的《生命线》

7、教材包括(A )A《设身处地》《证明规则》《你会怎么办?》B《敏感性》《后果》《冲突》C《规则与个体》《你期望什么?》《你认为我是谁?》《为了谁的利益?》《我为什么该?》D《生日》《禁闭》《逮捕!》《街景》《悲剧》《盖尔住院》教 师:一个你认识的人在你同别人说话时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学生A: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学生B:我才不躲,我会叫他闭嘴。学生C:还是让他加入进我们的谈话好,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D: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事,心里非常生气,但拿他没有办法。学生E: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学生F: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

8、加入进来,就一起聊好了。学生G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不要当着他的面谈论这个话题了。1.在体谅模式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