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模拟试卷.doc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

ID:49850455

大小:10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4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_第1页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_第2页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_第3页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_第4页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论》模拟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论》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1.狭义的德育专指A.道德教育B.政治教育C思想教育D法制教育2.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A.美国教育学的影响B。德国教育学的影响C.苏联教育学的影响D。英国教育学的影响3.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法制教育4.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A.思想教育的范畴B.政治教育的范畴C.道德教育的范畴D.法制教育的范畴5.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

2、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A.思想教育部门B.政治教育部门C.道德教育部门D.法制教育6.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守一”指的是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D.法制教育7.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A.王逢贤B.鲁洁C.班华D.钟启泉8.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9.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自然性功能10.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

3、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自然性功能11.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A.文化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自然性功能12.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自然性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13.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A.文化功能B.自

4、然性功能C.个体发展功能D.个体享用性功能14.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A.超越性B.可能性C.预见性D.教育性15.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制约功能1516.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这是德育的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7.强

5、调个人价值的权威性和独特性,认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价值,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主体,实现道德上的自由或自治。这是德育的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8.认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是德育的A.神学目的论B.个人中心目的论C.社会中心目的论D.教师中心目的论19.德育的神学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托马斯·阿奎那B.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20.德育的个人中心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托马斯·阿奎那B.

6、卢梭C.涂尔干D.布鲁纳21.儿童(青少年)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道德判断、情感等因素自觉体认道德价值与规范,进行道德行为的发展阶段是(C)A.无律阶段B.他律阶段C.自律阶段D.自由阶段22.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B)A.品德认识B.品德情感C.品德意志D.品德行为23.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进行肯定和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的方向的德育方法是(D)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平价法二、名词解释1.政治教育【主要指

7、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2.德育的文化功能【是指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3.德育的经济功能【是指学校德育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特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些素质正是经济活动所必需的),而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4.德育的享用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5.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动预先设定的结果,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的品德规格。】三、简答题1.德育泛政治化的表现有哪些?(1)

8、在思维定势中,把道德教育与政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考虑德育问题时,重政治而轻道德。(2)在德育的实际实施中,出现道德教育完全政治化的倾向。(3)在日常社会生活和德育过程中,人们往往持一中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纯属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2.德育泛政治化的后果是什么?(1)它伤害了真正意义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