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D:44750988

大小:161.8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7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1.《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君贵民轻【答案】B【解析】荀子说:“君主像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下游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浑浊,下游的流水也浑浊。所以,如果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不能够爱护人民,不能让民众获得利益,却要求民众对自己亲近爱戴,那是不可能的。”荀子的精辟论述,告诫所有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人民对统

2、治者的态度,是由统治者如何对待人民所决定的。所有这些是为荀子主张施行仁政,故B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点睛: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家代表,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主要观点: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③治国上: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④伦理关系上:主张“性恶论”。⑤君民关系上: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和政治家的座右铭。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

3、为师。”据此,该人应属于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D正确。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仁政”,这与材料不符,故排除A;道家思想强调的是“道”“无为”,故B错误,墨家强调的是“兼爱”“非攻”,故C项错误。3.魏晋时期,名士喜好纵论以《老子》研究为核心的玄学,高谈佛道,写出了不少哲理诗。此现象(  )A.对程朱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B.开启了道佛两教的哲学化趋势C.表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已蜕变D.奠定了唐代诗歌的基本风格【答案】A【解析】宋代理学形成主要是

4、佛、道贺儒学思想融合,材料中现象对于理学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A正确;道教哲学化不符合题意,B错误;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并没有改变,C错误;魏晋时期之后是隋朝与唐朝诗歌无关,D错误。4.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宋明理学的影响C.科举制度的繁荣D.民间书院的兴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题干分析可知,从汉代到宋代“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说明孔子的思想在宋代影响很深,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宣扬“理是三纲五常,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故孔子取得了独尊地位。故选B项

5、。A是汉代儒学措施;C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D属于民间教育发展,排除。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乙徒的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B.有理而后有气C.万物皆只有一个理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A【解析】题干中乙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宇宙便是吾心”强调了“心”是宇宙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故A正确;其余三项均是理学思想,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因此,B、C、D三项都不正确。点睛:程朱理学特点。6.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

6、杆起义的农民。据此判断李贽主张A.反对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C.主张“绝假纯真”的童心D.揭露儒学家和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解析】题干中“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体现出了对“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批判,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男尊女卑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C属于李贽做学问思想,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学家,故D项错误。7.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A.痛恨孔孟学说B.反对君主专制C.维护儒家正统D.主张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从材料“不关

7、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理解分析可知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主张经世致用,故D正确;顾炎武批判的是宋明理学,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批判,故B错误;材料提倡的是治学风格,故C错误。8.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源于A.抗清斗争的高涨B.宋明理学的兴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思想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结合所学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