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审美盛宴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

ID:44820731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30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_第1页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_第2页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_第3页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_第4页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_第5页
资源描述:

《纪录片的审美盛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录片的审美盛宴——《圆明园》赏析2006年度很有影响力的数字电影《圆明园》以其颇具争议性的表现手法和效果传达的震撼力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圆明园》可谓中国首部大型的数字史诗电影,片长九十分钟,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富有戏剧性地再现了凝聚中华民族150年创造力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的悲惨历程。可以说历史类记录片蔚为壮观,是记录片的主要类型之一,但大多以原始图片、影像资料加解说词构成,虽是本着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宗旨,但终因历史资料的有限性而在表现力上显得过于单薄。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再现成为可能,创作者可以通过文字与图片资料还原已成云烟的历史奇观,这是穷尽语言的修饰也难以达

2、到的效果。中国记录片的发展历程与国际记录片的发展道路颇为不同,国外是以记录片电影为滥觞,而中国则是以电视记录片为起源,目前正朝着电视节目栏目化的方向拓展。记录片以关注人、人性为本,涉及文化人类学的范畴较多。我国记录片最初以关注边缘人群、弱势群体等亚文化现象获得生存空间,这契合了现代工业文明下人们对原始质朴的渴望,也映射出现代文明模式的诸多弊端,人们以此为借鉴,反思现代,比照人生。但纵览几十年来较有影响力的记录片莫属历史类记录片,如《话说长江》、《故宫》、《丝绸之路》、《大国崛起》、《圆明园》等等,这些恢弘的历史题材之作,不是定论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重新解读,不仅引发国人对过

3、往辉煌的缅怀,更致力于唤起当代人的民族情怀、爱国情怀,当代意义的指向是很明确的。现代新史学认为: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作为本体,只能就是现实;历史作为事实,则必然属于过去。历史事实的过去性恰恰正是依据历史本身的现实性而得以可能的。”这种新观念为历史记录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创作者可以根据基本史实,结合时代精神与自己的感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元的解读。至于“真实”的历史在哪里,那只能由民众自己去评说、理解,并无定论。《圆明园》一片中就没有以往霸权式的解读、自我陶醉式的激昂,没有刻意强化的狭隘民族主义心态,它不试图用强硬的方式将某种观念植入我们的头脑,它于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呈现出

4、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用一种冷静的态度娓娓道来这件前尘往事,在我们感喟古典文化的辉煌幻境的同时更体会到了腐朽的帝国带给我们的耻辱感,60分钟的视觉盛宴与30分钟的无情毁灭呈现给我们的就是“震撼”,这其中包含着悲痛、耻辱,更是一种警示,一种鞭策。可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烙印,套用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同样如此。对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大国”子民而言,进取的精神正在消退,前进的脚步越发迟缓,历史的记忆已开始模糊。《圆明园》的适时创作,无异于对国人的一次精神洗礼:中国曾经很落后,如今也不先进,国人尚需努力。5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是所有历史题材作品的最后指向。例如《圆明园

5、》当中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念是一致的,都对雍正给予了肯定,认为其是以国家利益为重、励精图治的君王。野史当中对雍正颇有微词,民众也是众说纷纭,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片对雍正的定位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时代主流精神的体现,更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历史题材作品的当代指向是历史类记录片的共同归属,《圆明园》亦不例外。除此而外,《圆明园》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一、第三方见证的叙事角度影片以三个与圆明园有渊源的外国传教士的眼光来描述大清的历史,郎世宁、王致诚、麦基。他们都以上帝的名义坚称自我的叙述是真实的。同时他们的旁观者身份也让我们的叙述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6、国际视角,可以说传教士代表着西方的思想观念,他们是西方对东方文化态度的代表者,他们从西方文化的视角看待中国古典文明,这就摆脱了我们自为自说的盲目与狭隘。中国的近代史不仅是屈辱、挨打、奋争的历史,更是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一个过程,百年的发展历练当中西方军事的铁骑与思想的利剑在中国的历史战场冲锋陷阵,不断改写着古老国度的发展走向。非好即坏的简单判断逻辑已不能诠释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我们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痛与恨,我们要反思,我们不能再一厢情愿的看待历史。我们的皇家园林惨遭焚毁,于我们而言西方人是罪大恶极,然侵略者是如何看待的呢?旁观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传统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中庸而温和的古

7、老国度,其实不然,细算下来,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经朝代更迭,哪次改朝换代不经历常年征战?可以说乱世多于盛世。但中国的对外争夺很少,除了元朝的一次远征之外几乎没有。问题就出在这,于国人而言元朝的征战算不算侵略呢?我们是否感到了内疚呢?我想很多人更多的是一种自豪吧,自认为也曾“辉煌”过。战争的根源在于利益的争夺,同时也是狭隘的民族自为心理的反映。只有跳出民族、国家的范畴,站在人性的高度来看待战争,才能真正避免战争与掠夺。大作家雨果痛斥联军的侵略行为,不仅是因为它毁灭了中国的圣园,更是因其摧毁了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