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

ID:44861402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31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临夏中学17—18学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临夏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B、聪明的人C、真理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自然界B.世界观C.整个世界D.人类社会3、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发展与大自然有关B、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结果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

2、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4、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6、“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

3、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9-7当人们办事情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A.人们所面对的社会条件B.人们的金钱观C.人们所处的时代      D.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程度等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说,这是由于(   )A.感性认识是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更正确D.只有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起科学的指导作用 。9.下列

4、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                            ④刻舟求剑                             ⑤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10.当前,一些同学推崇“地球村”“世界公民”,以做“世界公民”为荣,看不到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差别。待他们出国后,才切身感受到世界上没有世界公民。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从辩证法上看是因为(   )A.人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实践决定认识C.事

5、物是发展的               D.忽视了统一中的对立11.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 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9-B.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四季更替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牵一发而动全身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长江起初发源于现

6、在的三峡地区的山地,在1亿年的漫长岁月里,沿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向西流入地中海。一直到5000万年前,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撞使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从而使原来的东高西低的地势变成西高东低,长江也就由向西注入地中海变为向东注入太平洋了。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度逐渐增高,因而长江的源头也由三峡地区转移到了唐古拉山的山峰——各拉丹东雪峰。回答13—14题。 13.长江流向漫长的变化过程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C.客观物质世界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D.事物的发展变化千头万绪,毫无

7、秩序可言14.长江流向由西向东的变化历经5000万年,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根本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B.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形式D.要推动一切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发展与进步15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9-1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17、下面哪位哲学家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